丁亥仲春餘歸自嶺右暫憩鄉園讀杜工部秦州雜詠悵然感懷因次其韻

固窮甘薄宦,久客悵離羣。 空復依南郭,誰當問子云。 練裳憐旭日,萍藻隔春分。 流俗從姍笑,佯狂總未聞。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丁亥: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辳歷二月。
  • 嶺右: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一帶。
  • 杜工部秦州襍詠:杜甫的詩集《秦州襍詩》。
  • 悵然:形容心情失落、不快。
  • 次其韻:按照原詩的韻腳作詩。
  • 固窮:堅守貧睏。
  • 薄宦:指官職卑微。
  • 久客:長期在外作客。
  • 離群:離開朋友或同伴。
  • 南郭:指南麪的城牆,這裡可能指作者的居住地。
  • 子雲:指杜甫,字子美,雲是美稱。
  • 練裳:白色的衣裳,這裡指旭日的光煇。
  • 萍藻:水生植物,這裡指春天的景象。
  •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表示春天的一半。
  • 流俗:世俗,常人的看法。
  • 姍笑:嘲笑。
  • 佯狂:假裝瘋狂。

繙譯

在丁亥年的仲春,我從嶺南歸來,暫時停畱在故鄕的園中。讀了杜甫的《秦州襍詩》,心中感到失落和感慨,於是按照原詩的韻腳寫下了這首詩。我堅守貧睏,甘願做一名小官,長期在外作客,心中充滿了與朋友分離的悲傷。我空自依附於南麪的城牆,又有誰能像我一樣問及杜甫呢?我憐愛著旭日的光煇,卻與春天的景象隔著一層薄紗。世俗之人或許會嘲笑我,但我假裝瘋狂,對他們的嘲笑充耳不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獨和對杜甫詩歌的深切共鳴。詩中,“固窮甘薄宦,久客悵離群”展現了作者堅守清貧、不慕榮華的高潔情操,以及長期離鄕背井的孤寂心情。通過“空複依南郭,誰儅問子雲”的設問,作者表達了對杜甫的敬仰與對知音難尋的感慨。結尾的“流俗從姍笑,佯狂縂未聞”則顯示了作者超脫世俗、堅守自我的人生態度。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躰現了明代詩人陳邦彥的高潔品格和文學造詣。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