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灘

章江十八灘,天下聞絕險。 急湍怒若號,怪石覃如剡。 大者犀象蹲,小者芙蓉颭。 輕舟睇兩岸,迎眸如電閃。 篙師誇利涉,長年有餘歉。 誰移魚腹陣,置此青山崦。 我觀古贛城,雲峯千萬點。 四藩稱上游,叢箐存舊染。 所憂或馳突,豈患餘皇餂。 何因借秦鞭,驅之執弧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急湍(tuān):急流。
  • (tán):深邃。
  • (yǎn):鋒利。
  • (zhǎn):搖動。
  • (dì):看。
  • 篙師:撐船的師傅。
  • 利涉:順利渡過。
  • 餘歉:餘下的歉意或憂慮。
  • 魚腹陣:比喻險惡的地形。
  • (yān):山邊。
  • 四藩:四方邊疆。
  • 叢箐(jīng):叢生的竹子。
  • 餘皇:餘下的輝煌。
  • (tiǎn):舔,引申爲侵蝕。
  • 秦鞭:秦國的鞭子,比喻強力的控制或驅使。
  • 弧檿(yǎn):弓和箭。

翻譯

章江的十八灘,天下聞名因其險峻。急流洶涌如怒吼,怪石深邃鋒利。大的石頭像犀牛和象蹲伏,小的則如芙蓉花搖曳。輕舟看兩岸,眼前景象如電光閃爍。撐船的師傅誇讚順利渡過,但內心仍有憂慮。是誰將這險惡的地形移至此青山邊?我觀察古老的贛城,雲峯點綴千萬點。四方邊疆被稱爲上游,叢生的竹子保留着舊時的痕跡。所憂慮的是突然的襲擊,豈是擔心餘下的輝煌被侵蝕。何以藉助秦國的力量,驅使它們執弓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章江十八灘的險峻景象,通過生動的自然意象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急湍怒若號,怪石覃如剡」等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江流的洶涌和石頭的鋒利,形象生動。後文通過對贛城和四藩的描寫,引出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思,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陳邦彥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歷史感。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