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讀書佳山水王季重禹穴齋名也季重入都徵詩於餘即以此意贈之山水果佳應知我言

我聞山陰道,應接靡餘隙。 古之會心人,鹹於此躅躑。 每思造物懷,平分流峙脈。 其中應有異,時情安可獲。 東遊覓山隱,南尋見李白。 禹穴藏書處,實補東南坼。 蕭條數百年,此意誰相索。 詩人王季重,山水羣徵闢。 水山多幽韻,詩人少俗格。 碧柳垂陶門,青峯歸謝宅。 陶謝不復還,水山動其魄。 騷歌有餘地,風雅無偏窄。 詩人慾繼之,自許耽佳僻。 身攜元化符,手把古刀尺。 中開金簡文,上窺垂露跡。 何必嵩高竹,備徵科斗策。 豈俟蜀中桐,一扣臨平石。 精靈既默聚,要妙歸捃摭。 頗疑會稽來,此稱再玄闢。 虛谷罕剩藏,幽泉避刻畫。 詩人忽回首,風塵仰飛舄。 朝辭幽桂枝,暮整金臺軛。 盡收蘿薜顏,大啓煙霞癖。 非關情性殊,毋乃盛名迫。 居諸不讓人,晚暮徒相逆。 一刺雖滅磨,孤襟猶夙昔。 是時清夢餘,水山詔遠客。 未必喧如靜,方思損勝益。 春雲入畫圖,秋霜留几席。 歸來慎勿遲,巖阿轉清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躅躑(zhú zhí):徘徊,停留。
  • 造物:指大自然。
  • 流峙脈:流動的山川。
  • 時情:當時的社會風氣。
  • 造訪:拜訪。
  • 禹穴:傳說中大禹藏書的地方。
  • (chè):裂開,此處指地理上的裂縫。
  • 騷歌:指詩歌。
  • 耽佳僻:沉溺於美好的僻靜之地。
  • 元化符:指古代的符咒,象徵着神祕的力量。
  • 古刀尺:古代的測量工具,象徵着精確和規範。
  • 金簡文:指古代的文獻。
  • 垂露跡:指古代的書法。
  • 嵩高竹:指嵩山上的竹子,古代用來製作書寫的工具。
  • 科斗策:古代的算術書。
  • 蜀中桐:指蜀地的桐木,古代用來製作樂器。
  • 臨平石:指古代的一種樂器。
  • 精靈:指神祕的自然力量。
  • 捃摭(jùn zhí):收集,蒐集。
  • 再玄闢:再次開啓神祕的探索。
  • 幽泉:深邃的泉水。
  • 飛舄(xì):飛翔的鞋子,比喻快速移動。
  • 金臺軛(jīn tái è):指高貴的地位或權力。
  • 蘿薜顏:指山林中的美景。
  • 煙霞癖:對山水景色的熱愛。
  • 居諸:居住。
  • 晚暮:晚年。
  • 孤襟:孤獨的心境。
  • 巖阿(yán ē):山岩的角落。

翻譯

我聽說山陰的道路,應接不暇,沒有空隙。古代那些心有所會的人,都在這裏徘徊。我常常思考大自然的意圖,平等地分配山川的脈絡。其中必然有不同尋常之處,但當時的社會風氣怎能理解呢?我東遊尋找隱居的山林,南尋見到李白。禹穴是大禹藏書的地方,實際上彌補了東南的裂縫。蕭條了幾百年,這些意義誰又能探尋呢?詩人王季重,被山水所徵召。山水多有幽深的韻味,詩人少有世俗的格調。碧綠的柳樹垂掛在陶淵明的門前,青翠的山峯歸屬於謝靈運的宅邸。陶淵明和謝靈運不再歸來,山水卻動人心魄。詩歌有足夠的空間,風雅沒有偏頗。詩人想要繼承這些,自認爲沉溺於美好的僻靜之地。身攜神祕的符咒,手持古老的測量工具。中間開啓了古代文獻,上窺古代書法的痕跡。何必非要用嵩山上的竹子,準備徵召科斗策。豈能等到蜀地的桐木,一扣臨平石。神祕的自然力量已經默默聚集,要妙之處在於收集。我頗懷疑會稽的到來,這是再次開啓神祕探索的稱號。虛谷中罕有剩餘的藏匿,幽深的泉水避開刻畫。詩人忽然回首,風塵中仰望飛翔的鞋子。早晨辭別幽靜的桂樹枝,傍晚整理高貴的地位。完全收起山林中的美景,大大開啓對山水的熱愛。並非情感和性格不同,只是因爲盛名的壓迫。居住不讓人,晚年徒勞地相逆。一張刺雖已磨滅,孤獨的心境依舊如昔。此時清夢之餘,山水召喚遠方的客人。未必喧鬧如同靜謐,方纔思考損失勝過增益。春雲進入畫圖,秋霜留在几席。歸來時切勿遲疑,山岩的角落轉變成清新的碧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山水的深情和對古代文化的嚮往。詩中,詩人通過對山陰道、禹穴等地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