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井:指山中的泉水。
- 乳穴:指山洞,因洞內常有鐘乳石而得名。
- 奚兒:指僕人或侍從。
- 甌:小盆或小碗。
- 空崖:陡峭的崖壁。
- 鎖龍:比喻雲霧繚繞,如同鎖住了龍一般。
- 道人:指修道之人。
- 五株鬆:指五棵松樹,常用來象徵長壽或堅韌。
- 瀑簾洞:指瀑布後面的洞穴。
- 真官:指山中的神仙或隱士。
翻譯
在玉井前頭的乳穴重重疊疊,我的僕人隨意地用一個小碗跟隨我。陡峭的崖壁上冷冷地留着雪,古老的屋子云霧繚繞,彷彿鎖住了龍。明月自然升起在千尺高的山嶺之上,道人閒談着那五棵松樹。瀑簾洞下的真官老去,佔據了這片林泉的就是這座山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中幽靜的景象,通過「玉井」、「乳穴」、「空崖」、「古屋」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山中的神祕與冷峻。詩中的「明月」、「道人」、「五株鬆」增添了詩意與超脫的氛圍。最後一句「瀑簾洞下真官老,占斷林泉是此峯」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片山林的嚮往與佔有慾,體現了隱逸山林、追求自然之美的理想。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和沈飛霞代老姬別用原韻 》 —— [ 明 ] 袁宏道
- 《 早春過葵園次蘇潛夫壁間韻餘往過此八年矣 》 —— [ 明 ] 袁宏道
- 《 初夏同惟學惟長舅尊遊二聖禪林檢藏有述 》 —— [ 明 ] 袁宏道
- 《 九月二日盛集諸公郊遊至二聖寺仍用散木韻 》 —— [ 明 ] 袁宏道
- 《 廣陵曲戲贈黃昭質時昭質校士歸 》 —— [ 明 ] 袁宏道
- 《 潞河舟中和小修別詩 》 —— [ 明 ] 袁宏道
- 《 將入青溪值雨雪凡公有詩見促用韻荅之 》 —— [ 明 ] 袁宏道
- 《 暮鳥投林和張明教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