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路上

細鳥傷心叫,閒花作意飛。 芳蹊紅茜雨,古澗綠沈衣。 豔女逢僧拜,遊人緩騎歸。 幸隨真寔友,無復可忘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靈隱路:位於杭州,附近有著名的靈隱寺。
  • 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 細鳥:小鳥。
  • 閒花:野花。
  • 芳蹊:芳香的小路。
  • 紅茜:紅色的草木,這裏指紅色的花。
  • 綠沈衣:深綠色的衣服,這裏形容古澗水色深綠。
  • 豔女:美麗的女子。
  • :和尚。
  • 遊人:遊客。
  • 緩騎:慢慢地騎馬。
  • 真寔友:真誠的朋友。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指心境寧靜。

翻譯

小鳥在傷心地叫着,野花隨意地飛舞。芳香的小路上,紅色的花朵在雨中顯得更加鮮豔,古老的澗水深綠,彷彿穿着綠色的衣裳。美麗的女子遇到和尚,便恭敬地拜見,遊客們則慢慢地騎馬歸去。幸運地與真誠的朋友同行,不再需要忘卻世俗的機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靈隱路上的春日景象,通過細鳥、閒花、芳蹊、古澗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寧靜而美麗的自然風光。詩中「豔女逢僧拜」一句,既表現了女子的美麗與虔誠,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影響。結尾「幸隨真寔友,無復可忘機」表達了與真誠朋友相伴的滿足與寧靜,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寧靜的情懷。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