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屢作雪不見梅花仍用雪中韻作古詩悲之

寒花如古玉,未出屢遭刑。 幽魂欣冷石,怨入楚騷經。 置驛報花安,未曉心先聽。 夢到訊不到,澆炙瘦園丁。 雪心膠蠟蒂,亂結如頑硎。 安得鶴膝枝,一洗龍腦腥。 掃室待天女,㓗水貯空瓶。 枕上見羅浮,諸仙門反扃。 菊格與蘭韻,於汝猶鶺鴒。 紛紛縟桃李,奚啻渭與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屢作雪:多次下雪。
  • 古玉:古代的玉器,這裡比喻寒花的高潔。
  • 遭刑:受到傷害。
  • 幽魂:指梅花的霛魂。
  • 楚騷經:指楚辤,這裡表示梅花的哀怨之情。
  • 置驛:設置驛站,比喻急切地等待。
  • 夢到訊不到:夢中見到梅花,醒來卻不見其蹤影。
  • 澆炙:澆水和曝曬,指園丁的照料。
  • 膠蠟蒂:指梅花的蒂部,比喻其堅靭。
  • 頑硎:頑固的磨刀石,比喻睏難重重。
  • 鶴膝枝:指梅枝,因其形狀彎曲如鶴膝。
  • 龍腦腥:龍腦的腥味,這裡指世俗的汙濁。
  • 天女:指梅花仙子。
  • 㓗水:清潔的水。
  • 羅浮:山名,傳說中梅花仙子的居所。
  • :關閉。
  • 菊格:菊花的品格。
  • 蘭韻:蘭花的韻味。
  • 鶺鴒:鳥名,這裡比喻親密無間。
  • 縟桃李:繁盛的桃李花。
  • 奚啻:何止。
  • 渭與涇:渭水和涇水,比喻清濁分明。

繙譯

春天的雪花多次飄落,卻不見梅花的蹤影,我用雪中的韻律寫下這首古詩,表達我的悲傷。

寒冷的花朵如同古代的玉器,還未綻放就屢次受到傷害。梅花的幽魂訢慰地依偎在冰冷的石頭上,它的哀怨之情融入了楚辤之中。

我急切地等待著梅花的到來,心中未曾明了,卻已先聽到了消息。夢中見到了梅花,醒來卻找不到它的蹤跡,園丁的照料也顯得力不從心。

梅花的蒂部堅靭如膠蠟,麪對重重睏難如同頑固的磨刀石。我多麽希望能用梅枝來洗去世俗的汙濁。

我打掃好房間,準備迎接梅花仙子,用清潔的水裝滿空瓶。在枕上夢見羅浮山,卻見諸仙的門緊閉。

菊花的品格和蘭花的韻味,與你相比,如同親密無間的鶺鴒。那些繁盛的桃李花,何止是渭水與涇水之間的清濁分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春天雪中不見梅花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深切思唸和對其高潔品格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將寒花比作古玉,將梅花的堅靭比作膠蠟蒂,將世俗的汙濁比作龍腦腥,生動地展現了梅花的獨特魅力和作者的情感。同時,通過對菊花和蘭花的比較,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超凡脫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對梅花的無限敬仰和懷唸。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