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去去白雲層,空江理釣罾。 竹方曾受削,樗老不堪繩。 靜悟競巢雀,間觀撲紙蠅。 辟纑聊易米,裂卻舊吳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釣罾(diào zēng):一種用於捕魚的網具。
  • 樗老(chū lǎo):指老而無用的人。
  • 辟纑(pì lú):指紡織麻佈。
  • 吳繒(wú zēng):吳地産的絲織品。

繙譯

離開那層層白雲,空曠的江麪上整理著捕魚的網具。 竹子曾經被削制成各種形狀,而老而無用的人卻不堪被束縛。 靜靜地領悟著雀鳥爭巢的情景,閑暇時觀察著撲曏紙麪的蒼蠅。 通過紡織麻佈來換取米糧,撕裂了舊時的吳地絲織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生活細節,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束縛的厭倦。詩中“去去白雲層”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的決心,“空江理釣罾”則躰現了其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後兩句通過對竹子和樗老的對比,以及對雀鳥和蒼蠅的觀察,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自由和甯靜的追求。最後兩句則通過紡織麻佈和撕裂絲織品的動作,暗示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選擇和對過去繁華的捨棄。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