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方平弟綠蔭堂古槐下即事限韻

率爾生幽意,非關對水山。 苔枝垂酒盞,蟲葉墮煙鬟。 只此雙眉黛,舒開一座顏。 婆娑醉老叟,項領曲如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率爾:隨意,輕率。
  • 苔枝:長滿苔蘚的樹枝。
  • 酒盞:酒杯。
  • 蟲葉:被蟲蛀過的葉子。
  • 煙鬟:形容樹枝像女子的髮髻。
  • 雙眉黛:形容樹枝的形態像女子的眉毛。
  • 舒開一座顏:形容樹枝展開的樣子讓人心情愉悅。
  • 婆娑:形容樹枝搖曳的樣子。
  • 項領曲如彎:形容老叟的脖子彎曲。

翻譯

隨意間生出幽靜的意趣,並非因爲對着山水。 長滿苔蘚的樹枝低垂,彷彿要觸碰到酒杯,蟲蛀的葉子像是從煙霧繚繞的髮髻中墜落。 就這樣,樹枝的形態像是女子的雙眉,展開的樣子讓整個場景都顯得愉悅。 搖曳的樹枝下,醉意朦朧的老叟,他的脖子彎曲如同樹枝。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槐下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詩中「苔枝垂酒盞,蟲葉墮煙鬟」等句,巧妙地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將自然景物賦予了人的情態,形象生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袁宏道清新脫俗的詩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