峴首山觀羊叔子墮淚碑

欲知叔子恩多少,但看龜趺碧淺深。 銅雀臺中歌舞妓,那能揮淚到如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峴首山:山名,位於今湖北省襄陽市。
  • 羊叔子:即羊祜,西晉名將,曾在峴山駐軍,深受百姓愛戴。
  • 墮淚碑:爲紀唸羊祜而建的碑,因其功德感動後人,傳說有人看到碑文時感動落淚,故名。
  • 龜趺:指碑座,通常雕刻成龜形。
  • :指碑石的顔色。
  • 銅雀台:三國時期曹操所建,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是曹操的宮殿和宴樂之地。
  • 歌舞妓:指在銅雀台中表縯歌舞的女性。

繙譯

想知道羊叔子的恩德有多深重,衹需看那龜趺碑座的碧色深淺。 銅雀台中的歌舞妓女,怎能像這樣揮淚至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羊祜墮淚碑的描繪,表達了對其深厚恩德的敬仰。詩中“欲知叔子恩多少,但看龜趺碧淺深”巧妙地通過碑座的顔色深淺來象征羊祜恩德的深重,寓意深遠。後兩句對比銅雀台中的歌舞妓與羊祜的墮淚碑,突出了羊祜的功德能夠感動後人,而歌舞妓的表縯則難以觸及人心,從而更加凸顯了羊祜的偉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羊祜高尚品德的贊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