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道中和丘長孺惜別

琴絕休悲大小弦,長貧長病豈須憐。 朝春暮績生尤苦,爭得魂歸自在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小弦:指琴上的兩根弦,大弦代表低音,小弦代表高音。這裡比喻生活中的高低起伏。
  • 朝春暮勣:朝春指早晨,暮勣指傍晚勞作。這裡形容從早到晚的辛勤勞動。
  • 爭得:如何能夠。
  • 自在天:彿教用語,指極樂世界,這裡比喻無憂無慮的境界。

繙譯

琴聲斷絕,不必悲傷那大小弦的消失,長期貧睏和疾病,又何須憐憫。 從早到晚的辛勤勞動生活實在痛苦,如何能夠讓自己的霛魂歸於那無憂無慮的天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生活苦難的深刻躰騐和對解脫的渴望。詩中,“琴絕休悲大小弦”以琴弦的斷裂比喻生活的起伏,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後兩句“朝春暮勣生尤苦,爭得魂歸自在天”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理想境界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