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進之雜詠

藤葉常懸四五葩,閒隨方罫過鄰家。 西廂託疾東廂假,南寺聽經北寺茶。 蝶老花闌如倦客,天清雲薄似飛紗。 姬衫典盡瓶猶餒,學把緡錢託畫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pā):花。
  • (guǎi):方格,這裡指街道或田地的劃分。
  • 托疾:借口生病。
  • :借。
  • :殘,盡。
  • 緡錢: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也指成串的錢。
  • 畫叉:用來挑畫或掛物的工具。

繙譯

藤葉上常常掛著四五朵花,我悠閑地隨著方格街道走到鄰家。西廂房借口生病,東廂房則借用,南邊的寺廟聽經,北邊的寺廟品茶。蝴蝶在花叢中顯得疲憊,天空清澈,雲朵薄如飛紗。我的衣服已經典儅光了,瓶子裡還是空的,我學習如何用繩子串起錢幣,托付給畫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閑適而略帶憂鬱的生活畫麪。詩中,“藤葉常懸四五葩”和“閒隨方罫過鄰家”展現了詩人悠閑的生活態度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後兩句通過東西南北的寺廟活動,反映了詩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生活的拮據和無奈,通過“姬衫典盡瓶猶餒”和“學把緡錢托畫叉”表達了對生活睏境的幽默自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