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字

瘦畫娟娟半欲攲,分如釵服絡如絲。 千行寫盡黃姑練,一字題成碧落碑。 南浦逆風文破碎,西江披雨墨淋漓。 斜騫蔓引黃沙去,譜出胡笳出塞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雁字:指大雁飛行的隊形,常被比喻爲書寫中的字跡。
  • 娟娟:形容細長柔美的樣子。
  • (qī):傾斜。
  • 釵服:古代婦女的發飾,這裡比喻雁陣的形狀。
  • 絡如絲:像絲線一樣交織。
  • 黃姑練:指黃色的絲線,這裡比喻雁陣的形狀。
  • 碧落碑:指天上的碑文,比喻雁陣如天上的文字。
  • 南浦:南方的水邊。
  • 逆風:迎著風。
  • 文破碎:指雁陣在風中顯得破碎。
  • 西江:指西方的江河。
  • 墨淋漓:形容墨跡未乾,這裡比喻雁陣在雨中的樣子。
  • 斜騫(qiān):斜飛。
  • 蔓引:像藤蔓一樣延伸。
  • 黃沙:指沙漠。
  • 衚笳:古代北方民族的樂器,常用於表達邊塞的哀思。
  • 出塞詩:描寫邊塞生活的詩歌。

繙譯

大雁飛行的隊形,細長柔美,半傾斜著,形狀如同古代婦女的發飾,又像絲線一樣交織。它們在空中排列成千行,倣彿寫滿了黃色的絲線,每一個隊形都像是天上的文字。在南方的水邊,它們迎著風,隊形顯得破碎;在西方的江河上,它們在雨中飛翔,墨跡未乾的樣子。它們斜飛著,像藤蔓一樣延伸,曏著黃沙之地飛去,譜寫出一曲曲邊塞的哀歌。

賞析

這首作品以大雁飛行的隊形爲題材,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的比喻,展現了雁陣在不同環境下的變化。詩中,“娟娟”、“攲”、“釵服”、“絡如絲”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雁陣的柔美與動態。後文通過“黃姑練”、“碧落碑”等比喻,將雁陣與天上的文字相聯系,賦予了雁陣以詩意的美感。最後,通過“衚笳”、“出塞詩”等詞語,表達了邊塞的哀思,使詩歌的意境更加深遠。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