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蓼莪(liǎo é):一種植物,這裏指《詩經》中的一篇,表達孝子思親之情。
- 蒿里:指墓地。
- 垢苦:指土地貧瘠,不適宜植物生長。
- 軒:指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翻譯
小屋緊鄰着墓地,高雅的詩篇寄託着對親人的思念。 天空廣闊,彷彿仍有雪花飄落,土地貧瘠,連雜草都難以生長。 夜晚的月光下,彷彿能呼喚出山中的鬼魂,秋天的墳墓旁,楚地的歌聲低沉迴盪。 靠近小屋的古柏樹,攀折時不知有多少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幽靜而淒涼的場景,通過「小築依蒿里」和「高篇寄蓼莪」展現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詩中「天空猶墮雪」與「垢苦不生蘿」形成對比,既表現了自然環境的荒涼,也隱喻了內心的孤寂與苦悶。結尾的「近軒多古柏,攀折淚如何」則進一步以古柏的哀愁象徵詩人的情感,表達了深沉的哀思和對逝去親人的無盡思念。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過雲棲見連池上人有狗醜韭酒紐詩戲作 》 —— [ 明 ] 袁宏道
- 《 古詩爲楊中翰母中翰生十日而亡其母 》 —— [ 明 ] 袁宏道
- 《 明空住柳浪五月附餘舟南下別於歸宗道上因作柳浪三疊以送之 》 —— [ 明 ] 袁宏道
- 《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雲及明教居士 》 —— [ 明 ] 袁宏道
- 《 苦雨吟和曾退如 》 —— [ 明 ] 袁宏道
- 《 風林纖月落 》 —— [ 明 ] 袁宏道
- 《 採石蛾眉亭 》 —— [ 明 ] 袁宏道
- 《 趙州觀水壁憶真際和尚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