虜儆已息偕爾韜書懷寄廣昌令宋爾孚
天道還應格七旬,徒從事後感時新。
我無竹馬酬兒輩,君有梅花付邑人。
長鋏歌魚空太息,角巾折雨倍逡巡。
誰能鬱郁終居此,此意惟堪向爾申。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虜儆:指敵人的威脅。
- 偕爾:與你一起。
- 韜書:隱藏的書籍,這裏指隱居不問世事。
- 廣昌令:廣昌縣的縣令。
- 宋爾孚:人名,廣昌令的名字。
- 天道:天意,天命。
- 格:感通,感應。
- 七旬:七十天。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
- 酬:報答,這裏指招待。
- 邑人:同鄉的人。
- 長鋏歌魚:長鋏指長劍,歌魚指唱歌,這裏可能指隱居生活。
- 太息:深深地嘆息。
- 角巾折雨:角巾是古代隱士常戴的一種頭巾,折雨可能指在雨中行走,形容隱居生活的艱辛。
- 逡巡:遲疑不決,欲行又止。
- 鬱郁:形容心情鬱悶。
- 居此:留在這裏。
- 爾:你。
- 申:表達,陳述。
翻譯
天意似乎已經感應了七十天,我只是從這些事情中感受到了時局的新變化。我沒有竹馬可以招待孩子們,而你卻有梅花可以贈予同鄉的人。我像長劍唱歌的魚一樣,只能空自嘆息,戴着角巾在雨中徘徊,倍感遲疑。誰能一直鬱鬱寡歡地留在這裏呢?這種心情只有向你表達。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無奈。詩中,「天道還應格七旬」一句,既體現了詩人對天意的敬畏,也暗含了對時局變化的敏感。後文通過對「竹馬」與「梅花」的對比,以及「長鋏歌魚」和「角巾折雨」的描繪,深刻反映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隱居生活的複雜情感。最後,詩人向友人宋爾孚傾訴心聲,表達了自己不願長久鬱鬱寡歡地居於此地的願望,展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