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庵建慈雲寺既成見招得胎字二首
嶺海初聞大小開,天花忽見後前臺。
風吹碧嶂臨飛錫,月滿澄湖出渡杯。
閉閣楊雄時坐臥,逃禪蘇晉暫徘徊。
懸知吾輩皆前會,漫許沙門點故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樂庵:人名,楊樂庵,可能是寺廟的建造者或相關人物。
- 慈雲寺:寺廟名。
- 胎字:詩的韻腳之一,這裏指詩的第二首以「胎」字爲韻。
- 嶺海:指嶺南地區,即今廣東一帶。
- 大小開:可能指寺廟的規模宏大。
- 天花:佛教中指天上的花,比喻美好的事物。
- 碧嶂:青綠色的山峯。
- 飛錫:佛教用語,指僧人云遊四方。
- 澄湖:清澈的湖水。
- 渡杯:佛教故事中的典故,指僧人以杯渡水,比喻超脫世俗。
- 楊雄:西漢文學家,此處可能指代詩人自己或某位隱居的文人。
- 蘇晉:唐代文人,好飲酒,此處可能指代詩人自己或某位好酒的文人。
- 逃禪:指逃避世俗,追求禪理。
- 懸知:預知,料想。
- 吾輩:我們這些人。
- 前會:前世的因緣。
- 沙門:佛教僧侶。
- 點故胎:佛教用語,指點化前世的因緣。
翻譯
初次聽說嶺南地區建成了宏大的慈雲寺,美好的事物如同天上的花一般突然出現在前後的臺閣上。風吹過青綠色的山峯,彷彿僧人云遊四方,月光灑滿清澈的湖水,如同僧人以杯渡水般超脫世俗。我如同閉門不出的楊雄,時而坐臥,又像逃避世俗追求禪理的蘇晉,暫時在此徘徊。預感到我們這些人都有前世的因緣,隨意地讓僧侶點化我們前世的因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慈雲寺建成後的景象,通過自然景觀與佛教文化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寺廟的讚美和對佛教文化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許多佛教典故和自然意象,如「天花」、「飛錫」、「渡杯」等,營造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淨化的氛圍。同時,通過提及楊雄和蘇晉,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隱居生活和禪理追求的認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