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觀文皇舊鐘
先皇舉手移天轂,無冠少師鬢髮禿。
已將周孔一齊州,更假釋梵庇冥族。
錘沙畫蠟十許年,冶出洪鐘二千斛。
光如寒澗膩如肌,貝葉靈文滿胸腹。
字畫生動筆簡古,矯若遊龍與翔鵠。
外書佛母萬真言,內寫雜花八十軸。
金剛般若七千字,幾葉鍾脣填不足。
南山伐盡覓懸椎,諸葛廟前刈古木。
震開善法忉利宮,撼窮鐵網蓮花獄。
鼎湖龍去幾春秋,二百二回宮樹綠。
蒸雲炙日臥九朝,監寺優官誰敢觸。
大材無用且沉聲,吠蚓啼蟲滿山谷。
今皇好古錄斷溝,琬琰天球充黃屋。
十龍不惜出禁林,萬牛回首移山麓。
滄海老霆行舊令,洛陽遺耇開新目。
西山但覺神奸潛,易水不聞金人哭。
道旁觀者肩相摩,車騎數月猶馳逐。
翠色蒼寒欲映人,當時良匠豈天竺。
萬事粗疏誰不然,今人不堪爲隸僕。
興悲運慈又一朝,萬鬼如聞離械梏。
幾時諫鼓似鍾懸,盡拔蒼生出溝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轂:天子的車駕。
- 少師:古代官名,此處指無冠的少師,即未戴冠的官員。
- 周孔:指周公和孔子,代表儒家文化。
- 釋梵:指佛教,釋迦牟尼和梵天。
- 庇冥族:庇護幽冥中的衆生。
- 錘沙畫蠟:指鑄鐘的工藝過程。
- 斛: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等於十鬥。
- 貝葉靈文:指佛經,因古代佛經多寫在貝葉上。
- 矯若遊龍與翔鵠:形容鐘上的文字或圖案生動有力。
- 金剛般若:指《金剛經》,佛教經典。
- 忉利宮:佛教中的天宮。
- 鼎湖龍去:指皇帝去世。
- 蒸雲炙日:形容天氣炎熱。
- 監寺優官:指管理寺廟的官員。
- 吠蚓啼蟲:指山谷中的小動物。
- 琬琰天球:指珍貴的玉器和天文儀器。
- 黃屋:指皇宮。
- 禁林:指皇家園林。
- 易水: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金人哭:指古代銅人,象徵着國家的衰敗。
- 神奸:指神祕莫測的事物。
- 遺耇:指遺老,年老的賢人。
- 械梏:指枷鎖,比喻束縛。
- 諫鼓:古代用於進諫的鼓。
- 溝瀆:指水溝,比喻困境。
翻譯
先皇曾親手推動國家大事,無冠的少師已鬢髮斑白。 已經將周公孔子的教誨遍佈全國,更借佛教庇護幽冥中的衆生。 經過十多年的錘鍊和繪畫,鑄造出重達二千斛的巨大洪鐘。 鐘面光滑如寒澗,細膩如肌膚,滿載佛經文字。 字跡生動,筆法古樸,猶如游龍和飛翔的天鵝。 外部書寫佛母的真言,內部描繪各種花紋圖案。 《金剛經》七千字,幾頁鍾唇難以填滿。 南山上的樹木被砍伐殆盡,諸葛廟前的古木也被割除。 鐘聲震開善法的天宮,撼動鐵網下的蓮花地獄。 皇帝去世已有多少春秋,宮中的樹木綠了二百多次。 在炎熱的天氣中沉睡多年,管理寺廟的官員誰敢觸碰。 巨大的鐘體無用且沉寂,山谷中只有小動物的叫聲。 當今皇帝喜好古物,珍貴的玉器和天文儀器充滿皇宮。 十龍不惜離開禁林,萬牛回首移動山麓。 滄海中的老雷霆執行舊令,洛陽的遺老睜開新眼。 西山只覺神祕莫測,易水不再聞金人的哭泣。 道旁觀看的人肩並肩,車馬數月仍在追逐。 翠色蒼寒欲映人,當時的良匠豈是天竺人。 萬事粗疏誰不如此,今人不堪爲隸僕。 運悲慈又是一朝,萬鬼如聞離枷鎖。 幾時諫鼓似鍾懸掛,盡拔蒼生出困境。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萬壽寺文皇舊鐘的描繪,展現了明朝時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詩中,袁宏道巧妙地融合了歷史、宗教和藝術元素,表達了對先皇功績的緬懷和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同時,通過對鐘的描述,詩人也隱喻了國家的興衰和個人命運的沉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過去的回憶,也是對現實的反思,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歷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