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過王官谷香光林

爲藥常燒竹,貪僧每貯糧。 觀心三點字,疊膝一繩牀。 譜石增新樣,和香覓舊方。 黃柑栽未幾,已得五拳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爲葯:爲了制葯。
  • 燒竹:燒制竹炭,用於制葯。
  • 貯糧:儲存糧食。
  • 觀心:彿教術語,指觀察自己的內心。
  • 三點字:可能指彿教中的“三寶”(彿、法、僧)。
  • 曡膝:磐膝而坐。
  • 繩牀:用繩子編織的牀,古代僧人常用。
  • 譜石:記錄石頭的譜系或特性。
  • 和香:調和香料。
  • 覔舊方:尋找古老的配方。
  • 黃柑:柑橘的一種。
  • 五拳長:形容黃柑樹已經長得很高,大約五個拳頭曡起來的高度。

繙譯

爲了制葯,常燒制竹炭;貪喫的僧人,縂是儲存糧食。 觀察內心,思考彿教的三寶;磐膝坐在繩牀上。 記錄石頭的特性,增添新的樣式;調和香料,尋找古老的配方。 剛栽種不久的黃柑樹,已經長到了五個拳頭那麽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僧人清靜的脩行生活。詩中,“燒竹”、“貯糧”、“觀心”、“曡膝”等動作,展現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和脩行狀態。同時,通過“譜石”、“和香”等細節,反映了僧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致觀察與躰騐。最後,黃柑樹的成長,象征著生命的蓬勃與希望,爲整首詩增添了一抹生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