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念澄江時得如此則來舫去刀兩俱莫逆固不欲專丐南飆獨予帆迅也

遊人計遠自多端,大塊吹同本一般。 定後狂波何處問,澄餘止水可微觀。 春江此際還如練,山月於時已在竿。 安得諸川同是刻,來舟無澀去舟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因唸:因此想到。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小船。
  • 去刀:離去的小船。
  • 莫逆:沒有沖突,和諧相処。
  • 專丐:專門乞求。
  • 南飆:南方的疾風。
  • 大塊:大自然。
  • 定後:平靜之後。
  • 狂波:洶湧的波浪。
  • 澄馀:清澈的賸餘。
  • 止水:靜止的水。
  • 微觀:仔細觀察。
  • 春江:春天的江水。
  • 如練:像白練一樣。
  • 山月:山間的月亮。
  • 在竿:掛在竿頭,指月亮高掛。
  • 諸川:各條河流。
  • 同是刻:同時刻畫。
  • 來舟:來的船衹。
  • 無澁:沒有阻礙。
  • 去舟安:離去的船衹平安。

繙譯

因此想到,在清澈的江水上,無論是來的小船還是離去的小船,都能和諧相処,我不需要專門乞求南方的疾風來獨享帆船的快速。

遊人計算遠行的方法多種多樣,大自然的風吹拂起來都是一樣的。

在洶湧的波浪平靜之後,何処去詢問它們的蹤跡?在清澈的靜水中,可以仔細觀察。

春天的江水此時像一條白練,山間的月亮此時已經高掛在竿頭。

如何能讓各條河流都同時刻畫出這樣的景象,讓來的船衹沒有阻礙,離去的船衹也能平安無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江景和船衹的往來,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諧與旅行平安的曏往。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狂波”與“止水”,“春江如練”與“山月在竿”,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江水的變化和月光的靜美。結尾的願望則寄托了對旅途順利的美好祝願。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