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南都聞林開先先一日渡江入北

千里風期擬共君,過江消息轉愁聞。 雁來建業書何處,舟入邗溝路暫分。 六代鶯花餘染翰,三吳煙樹阻論文。 若言鞭弭尋常事,先寄離聲向五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期:指相交之情。
  • 建業:今南京,古稱建業。
  • 邗溝:古代運河,位於今江蘇境內,連接長江和淮河。
  • 六代: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均建都於南京。
  • 鶯花:指春天。
  • 染翰:指寫作。
  • 三吳:指吳郡、吳興、會稽三地,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
  • 鞭弭:指駕車。
  • 五雲:指五彩祥雲,比喻皇帝所在之地。

翻譯

我曾打算與你共赴千里之約,但得知你已渡江北上的消息,不禁憂愁。你的書信隨着北飛的雁兒到了建業,而你的舟船已駛入邗溝,我們暫且分道揚鑣。六朝古都的春光留下了你的筆墨,而三吳地區的煙樹卻阻隔了我們論文的交流。若說駕車遠行是平常事,那麼請先寄來你的離別之聲,傳向那五雲之上的皇城。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林開先的思念與不捨。詩中,「千里風期擬共君」展現了詩人原本期待與友人共赴遠方的願望,而「過江消息轉愁聞」則透露出得知友人已先行渡江的憂愁。後聯通過「六代鶯花」與「三吳煙樹」的對比,既描繪了南京的歷史底蘊,又抒發了因地理阻隔而無法與友人論文的遺憾。尾聯則以「鞭弭」與「五雲」作結,寄寓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掛念與祝福。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