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返濠上訪黎惟仁

三徑壺觴此重過,牽衣無奈故情何。 主人清論花間出,稚子閒嬉竹下歌。 草閣煙雲揮翰集,柴門鳥雀灌園多。 知君厭聽風塵語,長日清樽對碧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濠上: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水邊的地方。
  • 三徑:指小路,這裏比喻爲隱居之地。
  • 壺觴:酒器,代指飲酒。
  • 牽衣:拉着衣服,形容依依不捨。
  • 故情:舊時的情感。
  • 清論:高雅的談論。
  • 稚子:小孩。
  • 閒嬉:悠閒地玩耍。
  • 柴門:簡陋的門,常用來形容隱居的生活。
  • 風塵語:世俗的言語。
  • 清樽:清酒。
  • 碧蘿:綠色的藤蘿,這裏指綠色的植物。

翻譯

再次經過這隱居之地,拉着衣服,無法抗拒舊時的情感。主人從花間走出,進行高雅的談論,小孩在竹林下悠閒地唱歌。在草閣中揮筆書寫,集滿了煙雲般的詩篇,簡陋的門前鳥雀多,灌園的人也多。知道你厭倦了聽世俗的言語,整天對飲清酒,對着綠色的藤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隱居生活的寧靜畫面,通過「三徑」、「壺觴」、「牽衣」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舊時情感的懷念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清論花間出」、「稚子閒嬉竹下歌」等句,生動地展現了主人的高雅和孩童的天真,而「草閣煙雲揮翰集」、「柴門鳥雀灌園多」則進一步以景抒情,傳達出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滿足和寧靜安詳的心境。結尾的「知君厭聽風塵語,長日清樽對碧蘿」更是深化了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清靜生活的追求。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