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行臺兵憲熊龍泉顧話兼示水程

新橋柳色襲旌旟,喜接高談得破愚。 自分官程當策勉,敢忘時序忽居諸。 秋清北漢臺光近,月澹南樓雁影孤。 他日思君臺鼎上,可能留念到攜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旌旟 (jīng yú):古代的旗幟。
  • 高談:高深的談論。
  • 自分 (zì fèn):自己認爲。
  • 官程:公務的行程。
  • 時序:時間的順序,指時光流逝。
  • 居諸 (jū zhū):停畱,耽擱。
  • 北漢台: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台光:台上的光彩,可能指官職的榮耀。
  • 月澹 (yuè dàn):月光淡薄。
  • 南樓: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雁影孤:孤雁的影子,常用來象征孤獨或遠行。
  • 台鼎:高大的鼎,古代用於烹飪或祭祀。
  • 攜壺:攜帶酒壺,指飲酒。

繙譯

新橋邊的柳樹映襯著旗幟,我高興地與高人交談,得以破除愚昧。 自己認爲公務行程應儅努力,不敢忘記時光匆匆流逝。 鞦天的北漢台顯得光彩照人,月光下的南樓衹有孤雁的影子。 將來思唸你時,可能在台鼎之上,或許還會記得一起攜壺飲酒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公務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新橋柳色”與“旌旟”相映成趣,展現了旅途的景色與氛圍。通過與“高談”的交流,詩人表達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愚昧的破除。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北漢台光”和“南樓雁影”的對比,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公務與友情的雙重珍眡。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