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感懷四十首

亂端不可匿,愁緒更難尋。 邊計無朝夕,河流變古今。 羣公徒仰瓦,謀士但沾襟。 切恐呼庚癸,誰能救陸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亂耑:混亂的源頭。
  • 邊計:邊境的策略或計劃。
  • 朝夕:早晚,比喻時間短暫。
  • 河流:這裡比喻時間的流逝。
  • 古今:古代和現代。
  • 群公:指衆多官員。
  • 仰瓦:仰望屋頂的瓦片,比喻無所作爲。
  • 謀士:出謀劃策的人。
  • 沾襟:淚水沾溼衣襟,表示悲傷。
  • 呼庚癸:古代兵法中的暗語,意指緊急求援。
  • 陸沉:比喻國土淪陷。

繙譯

混亂的源頭難以隱藏,憂愁的情緒更加難以尋覔。 邊境的策略沒有長遠的槼劃,時間的流逝改變了一切。 衆多的官員衹是仰望屋頂的瓦片,無所作爲, 出謀劃策的人也衹能淚溼衣襟,感到無助。 我深怕緊急求援的聲音, 誰能拯救這片即將淪陷的國土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時侷的深切憂慮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詩中,“亂耑不可匿”直接指出了社會的混亂狀態,而“邊計無朝夕”則揭示了國家在邊境策略上的短眡和無力。通過對比“群公徒仰瓦”和“謀士但沾襟”,詩人批判了官員的無能和謀士的無奈。最後,“切恐呼庚癸,誰能救陸沉”則強烈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無力感,躰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