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調久不得報懷歸作十四韻

春辭鴛鷺列,夏阻鳳凰城。 未果酬恩遇,何階達聖明。 僕臣猶左秩,司馭乃留京。 負謗丘山重,移官雨露清。 昔賢何慘淡,時論尚縱橫。 蕪沒華陽館,林荒督亢亭。 被讒殊樂毅,去國類虞卿。 大道如弦直,中懷若砥平。 爲樗甘置散,處雁愧能鳴。 已脫樊籠累,猶存曲木驚。 宵光初出草,反舌漸無聲。 薊北風煙盡,江南蘭杜榮。 迎風捐客佩,臨水濯吾纓。 若見山中桂,應知留滯情。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候調:等待調任或任命。
  • 鴛鷺列:比喻朝官的行列。
  • 鳳凰城:指京城。
  • 酬恩遇:報答皇帝的恩寵。
  • 聖明:指皇帝。
  • 左秩:低級的官職。
  • 司馭:掌管車馬的官職。
  • 負謗:揹負誹謗。
  • 移官:調任官職。
  • 蕪沒:荒蕪,被雜草覆蓋。
  • 華陽館:地名,此處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 督亢亭:地名,此處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 樂毅:戰國時燕國名將,被讒言所害。
  • 虞卿:戰國時趙國名臣,因讒言而離開趙國。
  • :一種樹木,比喻無用之人。
  • 置散:閒置不用。
  • 處雁:比喻在朝爲官。
  • 宵光:夜光,指星光。
  • 反舌:鳥名,此處指其鳴聲。
  • 蘭杜:蘭草和杜若,均爲香草。
  • 捐客佩:拋棄作爲客人的佩飾。
  • 臨水濯吾纓:臨水洗纓,表示清高自潔。
  • 山中桂:山中的桂樹,比喻隱居的生活。

翻譯

春天離開了朝官的行列,夏天又阻隔在京城之外。 未能實現報答皇帝恩寵的願望,如何才能表達對聖明的忠誠。 僕人仍然擔任低級的官職,掌管車馬的官職卻留在京城。 揹負着沉重的誹謗,調任的官職卻如雨露般清新。 昔日的賢人爲何如此慘淡,時下的議論仍然縱橫交錯。 華陽館和督亢亭都已荒蕪,被雜草覆蓋。 被讒言所害,與樂毅無異,離開國家,與虞卿相似。 大道筆直如弦,內心卻如砥石般平坦。 甘願像樗樹一樣被閒置,身爲官員卻愧對能鳴的雁。 已經擺脫了樊籠的束縛,卻仍留下曲木的驚恐。 夜光初現於草叢,反舌鳥的鳴聲漸漸消失。 薊北的風煙已經消散,江南的蘭草和杜若卻茂盛生長。 迎風拋棄了客人的佩飾,臨水洗濯我的纓帶。 如果見到山中的桂樹,應該知道我對留滯的情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失望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作者通過對比春辭朝官和夏阻京城的情景,表達了自己對未能報答皇帝恩寵的遺憾。同時,通過對華陽館和督亢亭荒蕪的描寫,以及對樂毅和虞卿的引用,抒發了對被讒言所害的悲憤。最後,通過對山中桂樹的嚮往,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