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慈湖

· 陶安
望闕無三舍,維舟忽再宵。 欲晴微露日,近晚漸停飆。 試起川神語,難稽國命招。 遲明當發棹,帶月蕩江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停船靠岸。
  • 慈湖: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望闕:遙望宮闕,指遠望京城。
  • 三捨:古代長度單位,一捨約三十裡,三捨即九十裡。
  • 維舟:系舟,停泊船衹。
  • 再宵:第二個晚上。
  • 微露日:太陽微微露出。
  • 停飆:停止的風。
  • 試起:嘗試起身。
  • 川神:河神。
  • 難稽:難以考察。
  • 國命:國家的命令或命運。
  • :召喚,引申爲執行。
  • 發櫂:啓航,劃船出發。
  • 帶月:帶著月光。
  • 蕩江潮:在江潮中蕩漾。

繙譯

停船在慈湖,遙望京城已不足九十裡,船已停泊了兩個晚上。 天欲晴時太陽微微露出,傍晚風漸漸停息。 嘗試起身與河神對話,卻難以執行國家的命令。 等到天明時應儅啓航,帶著月光在江潮中蕩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停船慈湖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望闕無三捨”表達了詩人對京城的思唸與曏往,而“維舟忽再宵”則透露出一種無奈與等待的情緒。後兩句通過對天氣變化的描寫,增添了詩意的氛圍。最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對啓航的期待,以及對未來旅程的美好想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憧憬。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