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臺懷古

· 陶益
粵秀山前白晝陰,粵王臺上獨登臨。 城迷睥睨雲煙響,殿斂罘罳薜荔深。 漢將豈能留甲帳,淮夷那復賂南金。 英雄事業終難料,嘯向春風任陸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粵臺:指廣州的粵秀山上的粵王臺。
  • 粵秀山:位於廣州,是廣州的名勝之一。
  • 粵王臺:古代建築,位於粵秀山上,是古代粵王觀景的地方。
  • 睥睨(pì nì):古代城牆上的瞭望臺。
  • 罘罳(fú sī):古代宮殿外的一種網狀屏障。
  • 薜荔(bì lì):一種植物,常綠藤本,常用來形容荒涼或幽靜的環境。
  • 甲帳:指漢代將軍的帳幕。
  • 淮夷:古代對淮河流域非漢族的稱呼。
  • 南金:指南方的黃金,這裏指南方地區的財富。
  • 陸沉:比喻隱居或沉淪不顯。

翻譯

在粵秀山前,白晝顯得有些陰暗,我獨自登上粵王臺。 城牆上的瞭望臺迷失在雲煙之中,宮殿外的罘罳被薜荔深深覆蓋。 漢朝的將軍怎能長久留下他們的帳幕,淮河流域的夷族也不再向南方進貢黃金。 英雄的事業終究難以預料,我在春風中長嘯,任由自己沉淪或隱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粵秀山和粵王臺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沉思和對英雄事業的感慨。詩中,「城迷睥睨雲煙響,殿斂罘罳薜荔深」描繪了古城的荒涼與歷史的深遠,而「漢將豈能留甲帳,淮夷那復賂南金」則反映了歷史的變遷和英雄的無奈。最後兩句「英雄事業終難料,嘯向春風任陸沉」抒發了詩人對英雄命運無常的感慨,以及對個人命運的豁達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