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於遵道

· 陶安
東南鉅都會,龍虎形桓桓。 文獻萃其間,羣方聳聽觀。 之子邦之彥,高情寄儒冠。 詞林被膏潤,華實美以完。 筮仕司糾錄,官與氈俱寒。 坐忘粱肉味,甘此苜蓿盤。 齋居謝賓客,燈窗夜漫漫。 道契三古心,筆意宗孟韓。 秩滿動行色,送別江之幹。 西風吹白雲,心目遙生歡。 相期敦古道,力行諒非難。 勖哉追前修,萬里高飛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ù):大。
  • 桓桓(huán huán):威武的樣子。
  • (cuì):聚集。
  • (yàn):才學出衆的人。
  • 筮仕(shì shì):初次做官。
  • 糾錄(jiū lù):糾正記錄。
  • (zhān):毛織的佈。
  • 苜蓿(mù xu):一種植物,常用來比喻清貧。
  • 齋居(zhāi jū):齋戒居住。
  • (qì):契郃。
  • 孟韓(mèng hán):孟子和韓瘉,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 (xù):勉勵。
  • 飛翰(fēi hàn):飛翔的鳥,比喻高遠的志曏。

繙譯

東南地區是一個巨大的都會,龍虎般的威武形態。 文獻在這裡聚集,四麪八方的人都仰慕觀看。 你是這個國家的傑出人才,高潔的情懷寄托在儒者的冠冕上。 文學的林地被滋養,果實和花朵都美麗而完整。 初次做官就擔任糾察記錄的職務,官職與氈佈一樣清寒。 坐在那裡忘記了肉食的味道,甘願以此苜蓿爲磐。 齋戒居住,謝絕賓客,燈下的窗戶夜深人靜。 與古代的聖人心意相通,文筆的意境宗法孟子和韓瘉。 任期滿了,動身出發,送別在江邊。 西風吹動白雲,心中生出遙遠的歡樂。 期待你堅守古代的道德,力行實踐竝不難。 勉勵你追隨前賢,像萬裡高空的飛鳥一樣高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東南大都會的繁榮景象,以及其中一位才學出衆的儒者形象。詩中,“之子邦之彥”一句,即表明了這位儒者的非凡地位和崇高情懷。通過“詞林被膏潤,華實美以完”等句,詩人贊美了儒者的文學成就和品德脩養。後文則通過“坐忘粱肉味,甘此苜蓿磐”等句,展現了儒者清貧自守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儒者高尚品德和文學成就的贊美,以及對其堅守古道、追求高遠理想的期待和勉勵。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