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清明日客有攜酒城東邀陳致中謝行可程子舟馬希穆及餘遊月盤洞天偶遇張文泰遂同飲歡甚行可以老杜清明二詩

· 陶安
閉門且免走西東,時事無聞絕似聾。 幾處干戈猶不息,一春桃李又成空。 唯餘山水長清麗,未見車書遠混同。 冷節傷神登墓道,禁鍾未夕慘江楓。 青山舊宅南歸後,白日浮雲北望中。 欲效微才今未用,滄波甘分釣魚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辰: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清明: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 閉門:關上門,指隱居或不問世事。
  • 走西東:四處奔波。
  • 時事無聞:對時事不聞不問,表示對世事漠不關心。
  • 絕似聾:形容完全不關心外界事物,就像聾了一樣。
  • 干戈:古代兵器,這裏指戰爭。
  • 不息:不停息。
  • 桃李:比喻學生或美好的事物。
  • 成空:落空,沒有實現。
  • 唯餘:只剩下。
  • 清麗:清新美麗。
  • 車書:指文化交流。
  • 混同:融合,統一。
  • 冷節:指清明節,因是寒食節後一天,故稱冷節。
  • 傷神:傷心,憂愁。
  • 禁鍾:宮廷中的鐘聲,這裏可能指時間晚,宮廷鐘聲響起。
  • 未夕:未到傍晚。
  • 江楓:江邊的楓樹。
  • 青山舊宅:指故鄉或舊居。
  • 南歸:向南歸去,可能指回到南方。
  • 白日浮雲:白天飄動的雲彩,比喻時光流逝。
  • 北望:向北望去,可能指思念北方或遠方的親人。
  • 微才:謙辭,指自己的才能。
  • 未用:未被利用,未得到施展。
  • 滄波:大海。
  • 甘分:甘心,願意。
  • 釣魚翁:指隱居釣魚的老人,這裏比喻自己願意過隱居生活。

翻譯

閉門不出,避免四處奔波,對時事不聞不問,就像聾了一樣。 幾處的戰爭依然未停,一春的桃李美景又落空。 只剩下山水依舊清新美麗,未見文化交流和遠方的統一。 清明節傷感地登上墓道,宮廷的鐘聲未到傍晚,江邊的楓樹已顯淒涼。 青山下的舊居南歸後,白日下飄動的雲彩在北望中。 想要施展微薄的才能,卻未被利用,甘心成爲海邊的釣魚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陶安在清明節的感慨和對時局的無奈。詩中,「閉門」、「時事無聞」等詞語表達了詩人對紛亂時局的不滿和避世的態度。通過「干戈不息」、「桃李成空」等意象,詩人抒發了對戰亂和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後半部分則通過「青山舊宅」、「白日浮雲」等自然景象,表達了對故鄉和遠方的思念,以及對自己才能未被利用的遺憾。最後,詩人以「滄波甘分釣魚翁」自喻,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接受現實的心態。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展現了詩人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反思。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