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少林

少林山前古梵宮,達摩曾此立禪宗。 養龍崖廢埋春草,卓錫泉甘自乳峯。 出世不須鑽故紙,傳燈誰復繼遺蹤。 吟餘策馬東歸去,回看雲林隔暮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少林:即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源地之一。
  • 達摩:又稱菩提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相傳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了禪宗。
  • 禪宗:佛教的一個宗派,強調直接體驗佛性,通過禪定來達到覺悟。
  • 養龍崖:少林寺附近的一個地名,可能與傳說中的龍有關。
  • 卓錫泉:少林寺內的一處泉水,傳說達摩曾在此取水。
  • 乳峯:指山峯,這裏可能指少林寺周圍的山峯。
  • 出世:指脫離世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解脫。
  • 鑽故紙:比喻埋頭於書本,不注重實踐。
  • 傳燈:比喻傳授佛法,使佛法得以延續。
  • 遺蹤:指前人留下的足跡或遺蹟。
  • 雲林:指山林中的雲霧,也泛指山林。
  • 暮鍾:傍晚時分的鐘聲,常用來象徵寺廟的寧靜和超脫。

翻譯

少林山前的古老寺廟,達摩曾在這裏創立禪宗。 養龍崖已荒廢,春草叢生,卓錫泉依然甘甜,源自乳峯。 追求出世不必埋頭書海,傳承佛法的人又在哪裏繼續前人的足跡? 吟詠完畢,我策馬東歸,回首望去,雲林間的暮鐘聲已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少林寺的古蹟與自然景觀,通過對達摩創立禪宗的歷史回顧,表達了對禪宗精神的敬仰。詩中「養龍崖廢埋春草,卓錫泉甘自乳峯」一句,既展現了自然景色的變遷,也隱喻了禪宗的傳承與不變。結尾的「回看雲林隔暮鍾」則抒發了詩人對塵世的超脫和對禪宗境界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禪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託。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