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客賞牡丹

金屏香榭簇芳塵,共識長安富貴春。 正好看時盛遊騎,何曾賞處見貧人。 千花斂態羞無色,數朵爭妍覺有神。 寄語金鑾舊供奉,莫誇豔曲醉中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屏:金色的屏風,這裏指華麗的裝飾。
  • 香榭:香氣四溢的樓閣。
  • :聚集。
  • 芳塵:指花瓣飄落的樣子,也指繁華的景象。
  • 共識:共同認識到。
  • 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這裏指繁華的都市。
  • 遊騎:遊玩的騎馬人。
  • 貧人:貧窮的人。
  • 斂態:收斂姿態,這裏指花朵的嬌羞之態。
  • :美麗。
  • 豔曲:豔麗的歌曲。
  • 醉中:醉酒之中。

翻譯

在金色的屏風和香氣四溢的樓閣中,聚集着繁華的景象,我們共同認識到這長安城中的富貴春光。正當大家欣賞這盛開的牡丹時,到處都是遊玩的騎馬人,卻看不到任何貧窮的人來欣賞。牡丹花收斂着嬌羞的姿態,彷彿羞於展示自己的無色,而那幾朵爭相綻放的花朵,卻讓人覺得它們彷彿有了神采。我想對那些曾在金鑾殿上供奉的人說,不要誇耀你們在醉中唱出的豔麗歌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長安城中牡丹盛開的繁華景象,通過對比富貴與貧窮,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詩中「金屏香榭簇芳塵」一句,以華麗的語言描繪了牡丹盛開的場景,而「正好看時盛遊騎,何曾賞處見貧人」則揭示了社會的不公。最後兩句則是對那些沉醉於富貴之中的人的諷刺,提醒他們不要忘記社會的另一面。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