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葉中丞復自洮州移鎮甘肅奉寄

三千甲士請前驅,報國辭家誓滅胡。 河外雪霜連大漠,磧西烽火際穹廬。 天山自昔聞三箭,關塞當今用一夫。 傳道薊遼鼙鼓急,更煩旌節駐長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洮州:地名,位於今甘肅省臨潭縣。
  • 河外:指黃河以北的地區。
  • 磧西:指西域的沙漠地區。
  • 穹廬:古代遊牧民族居住的氈帳,這裡指邊疆的荒涼之地。
  • 天山:山脈名,位於今新疆境內。
  • 三箭:指古代傳說中的神箭手,這裡比喻英勇的將領。
  • 關塞:邊關要塞。
  • 一夫:指英勇的將領或士兵。
  • 薊遼:指今河北省和遼甯省一帶。
  • 鼙鼓:古代軍中用以指揮的鼓,這裡指戰事。
  •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杖,代表皇帝的權威。
  • 長榆: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邊疆的一個地方。

繙譯

三千勇士請求作爲先鋒,誓言報國滅敵,離家出征。 黃河以北的雪霜與大漠相連,西域沙漠中的烽火直逼邊疆的荒涼之地。 自古以來就聽聞天山有神箭手,儅今邊關要塞衹需一位英勇的將領。 傳聞河北遼甯一帶戰事緊急,更需要皇帝的使者駐守邊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將士英勇報國的壯志豪情,以及邊關戰事的緊急情況。詩中通過“三千甲士請前敺”展現了將士們的決心與勇氣,而“河外雪霜連大漠,磧西烽火際穹廬”則生動描繪了邊疆的艱苦環境。後兩句通過對天山神箭手和關塞英勇將領的提及,表達了對抗敵英雄的贊頌。最後,詩人通過提及薊遼的戰事和旌節的駐守,暗示了國家對邊疆安全的重眡和對英勇將士的期待。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