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永新冬至

· 陶益
鯉魚風起過禾川,僑寄俄將臈月天。 籬落有花凌白雪,葫蘆無酒任蒼煙。 思歸未作陶潛賦,入夢空驚范蠡船。 至日又增明發念,頓令簪組祝堯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鯉魚風:指秋風。
  • 禾川: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僑寄:暫時寄居。
  • 臈月:農曆十二月。
  • 籬落:籬笆。
  • 葫蘆:一種植物,其果實可做容器。
  • 陶潛:東晉詩人,以隱逸著稱。
  • 范蠡:春秋時期越國大夫,後隱退經商。
  • 明發:天明,比喻新的開始。
  • 簪組:指官帽和官服,代指官職。
  • 堯年:比喻太平盛世。

翻譯

秋風起時,我穿越禾川,暫時寄居於此,轉眼已是臘月天。籬笆邊有花兒傲立白雪之中,葫蘆裏卻無酒,只能任由蒼煙繚繞。思念歸鄉,卻未能寫出如陶潛般的辭賦;夢中驚見范蠡的船,空留遺憾。冬至日又增添了對新的一天的思念,頓時讓我這個身着官服的人,祝願這太平盛世長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冬至日的所感所思。通過「鯉魚風」、「禾川」、「臈月」等意象,勾勒出時節與環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詩中「籬落有花凌白雪」展現了生命的堅韌與美麗,而「葫蘆無酒任蒼煙」則透露出一種無奈與寂寞。後兩句通過對陶潛和范蠡的聯想,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與對現實的感慨。結尾的「明發念」與「祝堯年」則體現了詩人對新生活的期待和對太平盛世的祝願。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