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寇擬呈吳督捕

· 陶益
寇至鄉村多廢宅,人憂離亂半投城。 龍旂即應羽書急,雉堞隨消烽火明。 緩帶輕裘揮遠戍,圍棋別墅系長纓。 知君不數將家種,豈向轅門漫詰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盜賊,敵人。
  • 龍旂:古代的一種旗幟,上麪有龍的圖案,常用於表示王權或軍隊的權威。
  • 羽書:古代傳遞緊急軍情的文書,上麪插有羽毛表示緊急。
  • 雉堞:古代城牆上的矮牆,用於防禦和射擊。
  • 烽火:古代用於傳遞軍情的菸火信號。
  • 緩帶輕裘:形容穿著輕便,不拘束。
  • 圍棋別墅:在別墅中下圍棋,形容悠閑的生活。
  • 長纓:長繩,這裡比喻束縛或控制。
  • 將家種:將門之後,指出身將門的人。
  • 轅門:古代軍營的大門。
  • 詰兵:檢閲軍隊。

繙譯

敵寇到來,鄕村中許多房屋都荒廢了,人們因擔憂離亂而半數逃入城中。 龍旗應是隨著緊急的羽書而展開,城牆上的雉堞隨著烽火的光明而顯得更加堅固。 穿著輕便的衣裳,指揮遠方的戍守,在別墅中悠閑地下圍棋,卻也系著長繩,隨時準備行動。 我知道你不是那種衹會依靠家族背景的將領,怎會衹是隨意地在軍營門口檢閲士兵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景象,通過對比鄕村的荒廢與城中的緊張氣氛,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詩中“龍旂即應羽書急,雉堞隨消烽火明”一句,既表現了軍情的緊急,也暗示了城防的堅固。後兩句則通過“緩帶輕裘”與“圍棋別墅”的悠閑形象,與“系長纓”的緊張準備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將領的期望:不僅要有將門之後的背景,更要有實際的軍事才能和責任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戰亂時期將領應有的品質和態度的思考。

陶益

陶益,字允謙,號練江居士、江門迂客。其祖本爲鬱林人,附籍新會。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經授江西永新訓導。讀書博學強記,精易通理。嘗日集諸生,講白沙之學於明倫堂;又構樾墩書屋,讀書其中。撫按交薦,以目疾辭歸,年八十卒。著有《練江子樾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五、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有傳。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