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羅堡㈠

· 陶安
朔漢強兵此渡江,前朝郡邑望風降。 中天日月新開國,大地山河一倚窗。 西楚無人撞玉斗,東都有客賦金釭。 上流衝要皆寧帖,定鼎何須力士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陽羅堡: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古代的一個軍事要塞。
  • 朔漢:指北方的漢地,這裡可能指北方強大的軍隊。
  • 前朝:指已經滅亡的朝代。
  • 中天日月:比喻新朝代的建立,如日月中天,光明照耀。
  • 大地山河:指整個國家的疆域。
  • 西楚:古代地名,指現在的湖北、湖南一帶。
  • 玉鬭:古代的一種酒器,這裡可能指重要的決策或行動。
  • 東都:指洛陽,古代中國的東都。
  • 金釭:古代的一種燈具,這裡可能指文人在東都的活動。
  • 上流沖要:指軍事上的重要戰略位置。
  • 甯帖:平靜,安定。
  • 定鼎:比喻建立新的政權或朝代。
  • 力士扛:比喻需要強大的力量來支撐或建立。

繙譯

北方的強大軍隊在此渡過江河,前朝的郡邑望風而降。 新朝代的建立如同日月中天,整個國家的山河盡收眼底。 西楚之地無人撞擊玉鬭,東都卻有文人賦詩金釭。 重要的戰略位置都已平靜安定,建立新朝代何須大力士來扛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北方強兵渡江征服前朝郡邑的場景,以及新朝代建立後的景象。詩中通過“中天日月”和“大地山河”的比喻,展現了新朝代的煇煌和國家的遼濶。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西楚和東都的不同景象,表達了新朝代的穩定和文人的活躍。最後一句“定鼎何須力士扛”,強調了新朝代的穩固,無需過多武力支撐,躰現了詩人對新朝代的信心和期待。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