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節

· 陶安
龍集甲辰秋九月,天公壽旦更光輝。 四方海嶽交相慶,諸國君臣次第歸。 創業情同魚水好,誓師勇奮虎貔威。 桐城拜舞心逾切,遙望金門忍久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集甲辰:指皇帝在甲辰年。龍,古代對皇帝的尊稱。
  • 天公:指皇帝。
  • 壽旦:生日。
  • 光煇:榮耀,光彩。
  • 海嶽:指各地的官員和百姓。
  • 次第歸:依次歸來。
  • 魚水:比喻關系親密無間。
  • 誓師:出征前,統帥給軍隊下達誓言,表示決心。
  • 虎貔:比喻勇猛的軍隊。貔(pí),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 桐城:地名,今安徽省桐城市。
  • 金門:指皇宮的門。

繙譯

在甲辰年的鞦九月,皇帝的生日更加光彩奪目。 各地的官員和百姓都來慶祝,各國的君臣也依次歸來。 創業時的心情如同魚水般親密,誓師時的勇氣如同猛虎和貔貅般威猛。 在桐城拜舞的心情更加迫切,遠遠望著皇宮的門,不忍心久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皇帝生日時的盛況,通過“龍集甲辰”、“天公壽旦”等詞,展現了皇帝的尊貴和生日的隆重。詩中“四方海嶽交相慶”、“諸國君臣次第歸”描繪了全國各地迺至外國的君臣都來祝賀的盛大場麪。後兩句則通過“魚水”和“虎貔”的比喻,表達了創業時的親密無間和誓師時的勇猛決心。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桐城遙望皇宮的門,心中充滿了對皇帝的敬仰和不捨。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表達了詩人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熱愛。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