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張文獻祠

一代孤忠在,千秋大雅存。 詩才推正始,相業憶開元。 曝日陳金鑑,蒙塵想劍門。 更吟羽扇賦,搖奪不堪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見。
  • 張文獻:指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張九齡,因其諡號「文獻」,故稱。
  • 區大相:明代詩人。
  • 孤忠:指忠誠而孤獨無助的人。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學作品。
  • 正始:指詩歌的正宗和開始,這裏指張九齡的詩歌成就。
  • 相業:指擔任宰相的政績。
  • 開元:唐玄宗的年號,這裏指張九齡在開元時期的政治成就。
  • 曝日陳金鑑:曝日,曬太陽;陳金鑑,指陳列的珍貴文物。這裏可能指張九齡的政治遺蹟或影響。
  • 蒙塵:指受到忽視或遺忘。
  • 劍門:地名,位於今四川省,這裏可能指張九齡的故鄉或與其有關的地方。
  • 羽扇賦:指張九齡所作的文學作品,羽扇象徵文雅。
  • 搖奪:指動搖或奪取,這裏可能指張九齡的政治影響或文學成就受到挑戰或爭議。

翻譯

一代忠誠孤獨的身影猶在,千秋之後他的文學作品依舊高雅流傳。 他的詩歌才華被推崇爲正宗,他的政治成就讓人回憶起開元盛世。 在陽光下陳列的金色文物,讓人想起他曾經的輝煌;而今他卻像被塵土覆蓋,令人懷念劍門的故土。 他的《羽扇賦》更是讓人吟詠,但其間的搖擺與爭議,已不堪細論。

賞析

這首詩是對唐代名相張九齡的讚頌與懷念。詩中,「孤忠」與「大雅」並提,既表達了對張九齡忠誠品格的敬仰,也讚美了他的文學成就。通過「曝日陳金鑑」與「蒙塵想劍門」的對比,詩人描繪了張九齡輝煌與落寞的兩面,突顯了歷史的滄桑感。最後提及的《羽扇賦》及其「搖奪」,則反映了張九齡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的爭議與影響,增添了詩歌的深度與思考。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