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母壽歌
大兒行年七十餘,矯如海鶴淩煙墟。
爲官豈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親娛。
小兒行年六十四,壯志翩翩若奔驥。
昨辭親舍叩帝閽,今拜儒官過鄉里。
近聞小兒赴文僚,猶記大兒曾入朝。
三釜從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輕折腰。
借問高堂今何歲,兩兒垂白堂前戲。
承顏徇祿各有人,長已歸田少者仕。
謾說麻源是女身,須知南嶽降夫人。
回看桂海鸞長度,卻望綏山桃自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矯:矯健,形容動作輕快有力。
- 海鶴:海上的鶴,比喻高潔或超脫塵世。
- 淩煙墟:凌駕於煙霧之上的廢墟,形容高遠超脫的境界。
- 俸:官吏的薪水。
- 親娛:使父母快樂。
- 翩翩:形容動作輕快。
- 奔驥:奔跑的駿馬,比喻迅速。
- 親舍:指父母的家。
- 叩帝閽:敲打天宮的門,比喻追求高遠的目標。
- 儒官:指從事文教的官員。
- 三釜:古代計量單位,比喻微薄的俸祿。
- 捧檄:手持檄文,指接受任命。
- 五斗:古代計量單位,比喻微薄的俸祿。
- 折腰:彎腰,比喻屈服或卑躬屈膝。
- 垂白:頭髮花白,形容年老。
- 承顏:承歡,使父母高興。
- 徇祿:追求俸祿,指做官。
- 仕:做官。
- 麻源:地名,此處可能指某位女子的出身地。
- 南嶽:指南嶽衡山,古代五嶽之一。
- 桂海:指南方,因南方多桂樹而得名。
- 鸞: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或美好。
- 綏山:山名,可能指某地名。
- 桃自春:桃花自然開放,比喻自然美好。
翻譯
大兒子已經七十多歲,行動矯健如同海上的鶴,飛翔在煙霧繚繞的廢墟之上。做官不一定要成爲卿相,得到的俸祿足以讓父母快樂。小兒子也已經六十四歲,壯志勃勃如同奔騰的駿馬。昨天他離開父母的家,去追求高遠的目標,今天他作爲文教官員,榮耀地回到鄉里。
最近聽說小兒子去做了文官,還記得大兒子曾經入朝爲官。雖然俸祿微薄,但他們都知道接受任命,不會因爲微薄的俸祿而屈服。請問高堂(指母親)今年多大年紀,兩個兒子都已經頭髮花白,在堂前嬉戲。他們各自有人生道路,大兒子已經退休,小兒子還在做官。
不要說麻源的女子身份,要知道南嶽衡山也降生了夫人。回頭看看南方,鸞鳥已經高飛,再看綏山的桃花,自然開放,春天已經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兩個兒子的不同生活狀態,展現了家庭成員間的深厚情感和對母親的敬愛。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如「矯如海鶴淩煙墟」、「壯志翩翩若奔驥」,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通過對兒子們官場生涯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以及對兒子們成就的自豪。最後,通過對母親年齡的詢問和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母親長壽和家庭幸福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