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前

· 馬治
東齋見微月,露坐稀華星。 感物增惋傷,懷人在巖扃。 高情沐垂照,寤寐不遑寧。 中夜夢良覿,君歌謂予聽。 清商隨風起,虛箔轉琴泠。 款密松下室,踟躕水邊亭。 常時往來處,目擊心已冥。 覺聞西澗流,離合方悟形。 雞鳴空山曙,開戶竹林青。 忽枉蓬篳信,芳緘耀雲屏。 悽悽貧賤交,惻惻秋露零。 昔如雙飛鵠,於今兩枯萍。 詩中語再四,年運不暫停。 道術尚迂邈,焉能事仙靈。 騎鯨倘可望,同日戲滄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寤寐(wù mèi):醒與睡。常用以指日夜。
  • 清商:古代五音之一,商聲。這裡指清脆的歌聲。
  • 虛箔(bó):指懸掛的簾幕。
  • (líng):形容聲音清越。
  • 款密:親密,親切。
  •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前。
  • 蓬篳(péng bì):指簡陋的居室。
  • 芳緘(jiān):指書信。
  • 淒淒:形容悲傷淒涼。
  • 惻惻:形容悲傷。
  • 雙飛鵠:比喻形影不離的情侶。
  • 枯萍:比喻漂泊無依。
  • 年運:指時光流轉。
  • 迂邈(yū miǎo):遙遠。
  • 騎鯨:比喻隱逸或遊仙。

繙譯

在東齋見到微弱的月光,坐在露水中,星星稀疏。 感物而增惋傷,懷唸的人在巖扉之中。 高潔的情感受到了垂照,日夜不得安甯。 半夜夢中與良人相見,你歌唱給我聽。 清脆的歌聲隨風而起,簾幕輕輕轉動,琴聲清越。 在松樹下的房間裡親密無間,在水邊的亭子中徘徊。 常去的地方,一目了然,心中已有所領悟。 醒來聽到西澗的流水聲,才明白一切都是幻影。 雞鳴時,空山中曙光初現,打開門,竹林青翠。 忽然收到來自簡陋居所的信,芳香的書信在雲屏上閃耀。 貧賤之交淒涼,鞦露零落,令人悲傷。 昔日如雙飛的鵠鳥,如今卻像兩片枯萍。 詩中的話語一再重複,時光不停畱。 道術尚且遙遠,怎能事奉仙霛。 若能騎鯨遊仙,願與你同遊滄溟。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深切懷唸和時光易逝的感慨。詩中通過微月、華星、巖扉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略帶憂傷的氛圍。夢中與友人的相聚,以及醒來後的空虛,突顯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現實的無奈。詩末對仙境的曏往,反映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馬治

元明間常州府宜興人,字孝常。初爲僧,能詩。元末,周履道避地宜興,治爲具舟車,盡窮陽羨山溪之勝,以詩唱和,成《荊南倡和集》。洪武初,爲內丘知縣,終建昌知府。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