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西樵

涉海時氾濫,登嶽信阻修。 未若茲山勝,逶迤起平疇。 煙霞接敝廬,林壑即近陬。 旦發淩東阪,倒景窮西陲。 畦疃高下起,瀑布縱橫流。 人家住重嵐,水木涵清秋。 嘯歌白雲動,衣袂青霞浮。 金砂事未著,玉版誰見留。 葛洪慕丹井,安期訪蓬丘。 此山多勝事,緩步得冥搜。 一枝聊偃息,八極可神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氾濫:指海水波濤洶涌。
  • 阻修:阻礙,難以通行。
  • 逶迤:曲折綿延的樣子。
  • 平疇:平坦的田野。
  • 敝廬:簡陋的房屋。
  • 林壑:樹林和山谷。
  • 近陬:近處,附近。
  • :同「凌」,登,升。
  • 東阪:東邊的山坡。
  • 倒景:倒影。
  • 西陲:西邊的盡頭。
  • 畦疃:田間的小路。
  • 高下:高低起伏。
  • 縱橫流:隨意流淌。
  • 重嵐:濃密的霧氣。
  • 水木:水邊的樹木。
  • :包含,蘊藏。
  • 嘯歌:高聲歌唱。
  • 青霞:青色的雲霞。
  • 金砂:指煉丹的原料。
  • 玉版:指珍貴的書籍或記錄。
  • 葛洪:東晉時期的著名道士,擅長煉丹。
  • 安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蓬丘:傳說中的仙山。
  • 冥搜:深入探索。
  • 一枝:指簡陋的住所。
  • 偃息:休息。
  • 八極:指極遠的地方。
  • 神遊:心靈自由地遊歷。

翻譯

我曾涉海,海浪洶涌;也曾登嶽,山路難行。但都不如這座山的美景,它曲折綿延,從平坦的田野中升起。煙霞與簡陋的房屋相連,樹林和山谷就在附近。早晨出發,登上東邊的山坡,倒影一直延伸到西邊的盡頭。田間小路高低起伏,瀑布隨意流淌。人家住在濃密的霧氣中,水邊的樹木蘊藏着清秋的氣息。我高聲歌唱,白雲似乎被歌聲所動,我的衣袂彷彿浮在青色的雲霞之上。煉丹的事還未成功,珍貴的記錄也無人留下。葛洪嚮往着煉丹井,安期則訪問傳說中的仙山蓬丘。這座山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慢慢行走,深入探索。簡陋的住所足以讓我休息,心靈則可以自由地遊歷到極遠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登山遊覽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山水之美的熱愛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涉海時氾濫,登嶽信阻修」與「未若茲山勝,逶迤起平疇」形成對比,突出了西樵山的獨特魅力。後文通過對山中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作者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以及對仙境般生活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靈自由的精神風貌。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