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衡山縣行數十里古鬆道中至山下作
未登衡嶽寺,先看衡嶽鬆。
清陰夾道植,翠色百里封。
左右分偃蓋,前後引扶筇。
天清下鸞鶴,風至舞虯龍。
俯瞰千尋壑,直上萬仞峯。
穹標倚霞嶺,逸韻答石淙。
涼蔭蒼苔石,香襲丹桂叢。
我來值窮秋,悽悽霜露濃。
既欽淩寒節,復愜幽賞悰。
時見松下人,採芝?紫茸。
思願從之遊,聳身青雲中。
何時鍊金液,於此駕輕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偃蓋:形容松樹枝葉茂盛,像繖一樣覆蓋。
- 扶筇:筇,一種竹子,這裡指手杖。扶筇即拄著手杖。
- 鸞鶴:神話中的仙鳥,常用來比喻高潔或仙境的事物。
- 虯龍:傳說中的神龍,這裡形容松樹的形狀或動態。
- 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爲一尋。
- 穹標:高聳的標志,這裡指高大的松樹。
- 逸韻:超凡脫俗的音韻或風韻。
- 石淙:水聲,這裡指山間流水聲。
- 愜:滿足,愉快。
- 悰:心情,情緒。
- ?:採摘。
- 紫茸:紫色的細毛,這裡指紫色的植物。
- 鍊:同“鍊”,鍊制。
- 金液:傳說中仙人鍊制的仙葯。
繙譯
還未登上衡嶽寺,就先看到了衡嶽的松樹。清涼的樹廕沿著道路兩旁種植,翠綠的色彩覆蓋了百裡之地。松樹左右展開如繖蓋,前後則需要拄著手杖引導。天空清澈,仙鳥鸞鶴飛下,風起時,松樹如神龍般舞動。頫瞰深達千尋的峽穀,直上高達萬仞的山峰。高大的松樹倚靠在霞光嶺上,其超凡的風韻與山間流水聲相呼應。涼爽的樹廕覆蓋著蒼苔的石頭,香氣襲來,圍繞著丹桂叢。我來到這裡正值深鞦,霜露濃重,淒淒涼涼。既欽珮松樹的淩寒之節,又滿足於這幽靜的賞景心情。不時看到松樹下的人,採摘紫色的植物。我渴望能與他們一同遊歷,挺身進入青雲之中。何時能鍊制仙葯,乘著輕鴻飛翔於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衡山古松道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松樹的生動描繪,展現了其高潔、堅靭的品質。詩中“清隂夾道植,翠色百裡封”等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松樹的茂盛與覆蓋之廣。後文通過“鸞鶴”、“虯龍”等神話元素,賦予松樹以仙境般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仙境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仙境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