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靜明覆住持天宮寺

· 陶安
靜明覆,毓秀乎儒族。茲乃膜拜緇其服,終日翻經坐空谷。 君不見龍飛鳳舞下天目,菸草淒涼渺平陸。江南玉樹寂無舞,喜見曇花豔西竺。 月影相隨湖上宿,曉玩雲樓衆山綠。苑鹿晝馴巖虎伏,飯飽青精蔭脩竹。 空外一聲清唄響,寶牀演法毫光燭。蓮香飛出齒牙間,天雨曼陀散珠玉。 聞道天宮現人世,蒼鷲迴環梵王屋。一朝教省檄書來,主領名山起幽獨。 釋子遙聞大歡喜,仰待雲間錫飛速。從今禮師如禮佛,丈室天龍來眷屬。 但令宗說兩通融,選佛場中一燈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毓秀:孕育優秀人才。
  • 儒族:指儒家學者或儒家文化背景的家庭。
  • 膜拜:虔誠地跪拜。
  • 緇其服:穿着黑色的僧袍。
  • 翻經:研讀佛經。
  • 龍飛鳳舞:形容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 天目:山名,位於浙江省。
  • 菸草:煙霧和草木。
  • 玉樹:美麗的樹木,也比喻美好的人物或事物。
  • 曇花:佛教中的一種花,象徵短暫而美好的事物。
  • 西竺:指印度,佛教的發源地。
  • 苑鹿:園林中的鹿。
  • 巖虎:山中的虎。
  • 青精:指青色的精華,這裏可能指某種食物或藥材。
  • 脩竹:修長的竹子。
  • 清唄:佛教的誦經聲。
  • 寶牀:佛教中供奉佛像的牀。
  • 曼陀:佛教中的一種花。
  • 珠玉:珍貴的寶石。
  • 蒼鷲:一種大型猛禽。
  • 梵王屋:指佛教的聖地或寺廟。
  • 檄書:官方的文書或命令。
  • 主領:主持,領導。
  • 幽獨:隱居獨處。
  • 釋子:佛教僧人。
  • 雲間錫:指僧人的錫杖,象徵身份。
  • 宗說:佛教的教義和說法。
  • 選佛場:佛教中選拔僧人的場所。

翻譯

靜明覆,出生於一個孕育優秀人才的儒家家庭。他最終選擇穿上黑色僧袍,虔誠地跪拜,整日研讀佛經,坐在幽靜的山谷中。 你看,龍飛鳳舞般壯觀的景象從天目山下展現,煙霧和草木覆蓋着廣闊的平原。江南的美景中,美麗的樹木靜靜無舞,令人欣喜的是,西竺的曇花在這裏盛開。 月影伴隨着他在湖上過夜,清晨欣賞着雲霧繚繞的樓閣和翠綠的山巒。園林中的鹿和山中的虎都顯得溫順,吃飽了青色的精華後,在修長的竹子下休息。 空中傳來一聲清脆的誦經聲,寶牀上演說着佛法,光芒四射。蓮花的香氣從他的齒間飄出,天空中灑下曼陀花瓣,如同珍貴的寶石。 聽說天宮出現在人間,蒼鷲環繞着梵王的寺廟。一天,教省的命令到來,他受命主持這座名山,從隱居中走出。 遠方的僧人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期待着他的錫杖飛速到來。從此,禮拜他就像禮拜佛一樣,他的丈室裏聚集了許多信徒。 只要佛教的教義和說法能夠融通,選佛場中就能繼續傳承一燈之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靜明覆從儒家背景轉變爲佛教僧侶的過程,以及他在天宮寺的修行生活。詩中通過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佛教象徵,展現了靜明覆的內心世界和他對佛法的深刻理解。詩人通過對靜明覆的讚美,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精神追求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託。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