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厓山: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弔古:緬懷古人或古事。
- 十萬相隨:形容人數衆多,一同追隨。
- 一葦:比喻小船,這裏指微小的力量。
- 頹流:指衰敗的局勢。
- 鼎足:比喻三方並立的局面。
- 遺黎:指遺留下來的百姓。
- 復周:恢復周朝的統治。
- 鳳徒污閏歷:鳳凰徒然玷污了閏年,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玷污。
- 龍亦負翔遊:龍也揹負着飛翔的夢想,比喻英雄無用武之地。
- 忠魂:忠誠的靈魂。
翻譯
在厓山緬懷古人,與石源吳博士同感。 十萬民衆隨波逐流於海上,怎能憑藉一葉小舟阻擋衰敗的潮流。 即使三足鼎立,也難以維持漢朝的存續, 又豈能指望遺留下來的百姓恢復周朝的輝煌。 時運不濟,鳳凰徒然玷污了閏年, 時局危急,龍也揹負着飛翔的夢想無處施展。 只剩下千古忠誠的靈魂, 山依舊高聳,水依舊悠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厓山弔古的場景,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十萬相隨」、「一葦障頹流」等,形象地描繪了歷史的滄桑和個人的無力感。後兩句「空餘千古忠魂在,山自高深水自悠」則表達了對忠誠精神的永恆讚頌,以及對自然永恆不變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忠誠的深刻思考。
區元晉
區元晉,字惟康。新會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舉人。官雲南鎮南知州,晉福建興化府同知。著有《見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一、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等有傳。區元晉詩,以附於明萬曆四十四年刻區越撰《鄉賢區西屏集》之《區奉政遺稿》爲底本,參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區西屏見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區見泉公遺集》。
► 470篇诗文
區元晉的其他作品
- 《 病起答友存問 》 —— [ 明 ] 區元晉
- 《 退齋林都憲餞別詩教和答 》 —— [ 明 ] 區元晉
- 《 贊黎秫坡先賢像和董侍御韻 》 —— [ 明 ] 區元晉
- 《 嶽伯丘荊川宴方岳臺過承三顧疊惠臨別遠送 》 —— [ 明 ] 區元晉
- 《 小舫將成擬遊羅浮釣嬴海用韻預告同志 》 —— [ 明 ] 區元晉
- 《 喜雨 》 —— [ 明 ] 區元晉
- 《 秋遊呈鄧侍御 》 —— [ 明 ] 區元晉
- 《 小舫新成諸薦紳先生詩枉次答 》 —— [ 明 ] 區元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