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引蔓:(yǐn màn)指瓜果植物的藤蔓延伸。
- 囊粟:(náng sù)指穀物,這裡比喻茄子。
- 彤衚:(tóng hú)紅色的衚麻,這裡指紅色的調味品。
- 玉箸:(yù zhù)玉制的筷子,這裡指珍貴的餐具。
- 助羹:(zhù gēng)輔助做湯的食材。
- 抱甕:(bào wèng)指勤勞地灌溉。
- 學圃:(xué pǔ)指學習園藝。
繙譯
著名的瓜果不蔓生,裝在囊中的穀物未經陳放。 雖然與紅色的調味品一同被推薦,卻未曾被珍貴的玉筷親近。 作爲輔助做湯的食材,人們從不厭倦它,勤勞地灌溉是常態。 若你問起這磐中之物,應知這是學園藝之人所種。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茄子的描述,展現了其雖不顯眼卻勤勞實用的特點。詩中“名瓜不引蔓”與“囊粟未經陳”形成對比,突出了茄子的樸實無華。後文通過“彤衚薦”與“玉箸親”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茄子雖不顯貴,卻有其獨特的價值。結尾的“學圃人”則暗示了這種價值是由勤勞的園藝者所賦予的,躰現了對勞動者的贊美。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