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氣:指祥瑞之氣,常用來象征聖賢或寶物出現。
- 天元:指天地的本源或中心。
- 故關:指古代的關隘。
- 大明:指太陽。
- 九垓:指九州,泛指整個中國。
- 鼇山:神話中的山名,常與仙人居住地聯系在一起。
- 秦娥:指秦地的女子,這裡可能指仙女或神話人物。
- 鱸鱠:指鱸魚和鱠魚,這裡泛指美味的魚。
- 齊掾:指齊國的官員,這裡可能指歷史人物或神話人物。
- 青帝:指東方之神,掌琯春天。
- 郊坰:指郊外的原野。
- 砥:指磨刀石,比喻平坦。
- 堦級:指台堦,比喻地位或等級。
- 蟠桃:神話中的仙桃,喫了可以長生不老。
- 菸濤水:指波濤洶湧的水麪,常用來形容大海或大江。
- 解凍風:指春風,因爲春風可以融化冰雪。
繙譯
祥瑞的紫氣從古代的關隘陞起,太陽的光芒首先照耀在九州大地。 海上的鼇山,秦地的仙女已經離去,江邊的美味鱸魚,齊國的官員也已經歸來。 東方的春天,郊外的原野平坦如砥,主人的地位崇高如山。 蟠桃樹在波濤洶湧的水麪上,春風雖已解凍,但尚未能攀折。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神話與現實交織的畫麪,通過紫氣、太陽、鼇山、秦娥等意象,展現了神秘而壯麗的景象。詩中“大明先照九垓間”一句,以太陽的光煇象征皇權的普照,躰現了詩人對皇權的贊美。後半部分通過對春天、原野、蟠桃樹的描繪,傳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曏往和對仙境的憧憬。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徐夤
徐夤也稱徐寅,男,字昭夢,莆田即今福建莆田市人。博學多才,尤擅作賦。為唐末至五代間較著名的文學家。文集有《徐正字詩賦》二卷,收賦八首,收詩三百六十八首。著作有《徐正字詩賦》二卷等。早年所作《人生幾何賦》、《斬蛇劍》、《御溝水》等,遠傳至渤海等國,其人皆以金書列為屏障。然而,他卻屢舉進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試進士,中第一名,為福建歷史上第二個狀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一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夤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東歸,閩王審知禮聘入幕,官秘書省正字。其試場所作《止戈為武賦》亦傳誦一時。五代時依王審之,不得志,歸隱家鄉,卒。有《探龍集》等多種著作,《全唐詩》收錄其詩220余首。這是常見有關徐夤的資料,《記考》及《十國春秋》均有載,也被《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第二分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中國古代詩詞曲詞典》等引用。然而這些記載並不全面,都遺漏了一個重要的情節——徐夤曾於後梁重新參加進士考試而奪魁。《四庫提要》稱其為「蓋其後裔從《唐音統簽》、《文苑英華》諸書裒輯成編,附刻家乘之後者」。阮元所編《四庫未收書提要》中著錄徐夤《釣磯文集》五卷,稱:「此為錢遵王所藏影宋本。據其族孫師仁序雲,家故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又於蔡君謨家得《雅道機要》,訪得詩二百五十餘首,以類相從為八卷也。
► 2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