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
- 長洲:古縣名,唐代蘇州屬縣,在今江蘇蘇州西南。
- 向吳亭:在潤州,具體位置不詳。
- 剩生:增添、更生。(「剩」讀作「shèng」)
- 廢苑:荒廢的園林。
- 蓑笠(「蓑」讀作「suō」,「笠」讀作「lì」):蓑衣和斗笠,是古代用於防雨的用具。
- 汀洲:水中小洲。
- 菱船:採菱的小船。
- 酒旆(「旆」讀作「pèi」):酒店的旗子。
- 鱸鱠(「鱠」讀作「kuài」):鱸魚切成的絲或片,亦泛指魚膾。
- 蓴羹:用蓴菜烹製的羹。蓴(「蓴」讀作「chún」),一種水生植物,嫩葉可食。
翻譯
秋天的時候我常常登上向吳亭,每次登上亭子,思歸之情就愈發強烈。荒廢的園林、池臺在煙霧中呈現出一種朦朧的景色,夜晚的村莊裏傳來穿着蓑笠的人們在雨中行走的聲音。汀洲上的月光下,採菱的小船快速行駛,楊柳在風中搖曳,酒店的旗子輕輕飄動。你在松江住了多少日子了,有沒有品嚐過鱸魚膾和蓴菜羹呢?
賞析
這首詩以景襯情,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和各種聲響,烘托出詩人深深的思歸之情。首聯中「頻上」表現了詩人對家鄉的頻繁思念,「思歸意剩生」則將這種情感進一步深化。頷聯描繪了廢苑池臺的煙色和夜村蓑笠的雨聲,營造出一種蕭瑟、寂靜的氛圍。頸聯的「菱船疾」和「酒旆輕」,一快一輕,形成鮮明的對比,增添了畫面的動感。尾聯則以詢問友人是否品嚐過當地美食,委婉地表達了對家鄉風味的懷念,同時也透露出對友人的關切。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將詩人的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