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曲

· 高適
蕃軍傍塞遊,代馬噴風秋。 老將垂金甲,閼支着錦裘。 雕戈蒙豹尾,紅旆插狼頭。 日暮天山下,鳴笳漢使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蕃軍:指外族的軍隊。
  • 代馬:指代地的馬,代地位於今河北省北部,以産良馬著稱。
  • 噴風:形容馬奔跑時帶起的風。
  • 金甲:金屬制成的鎧甲。
  • 閼支:古代北方民族對貴族婦女的稱呼。
  • 錦裘:華麗的皮衣。
  • 雕戈:雕刻有圖案的戈,古代一種兵器。
  • 豹尾:豹子的尾巴,這裡指戈上裝飾的豹尾。
  • 紅旆:紅色的旗幟。
  • 狼頭:旗幟上裝飾的狼頭圖案。
  • 鳴笳:吹奏笳(一種古代樂器)的聲音。
  • 漢使:漢朝的使者。

繙譯

外族的軍隊沿著邊塞遊走,代地的馬在鞦風中奔馳。 老將軍穿著金色的鎧甲,貴族婦女披著華麗的皮衣。 雕刻精美的戈上裝飾著豹尾,紅色的旗幟上插著狼頭。 日暮時分,在天山之下,笳聲響起,漢朝的使者感到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塞的壯濶景象和戰爭的緊張氣氛。通過“蕃軍”、“代馬”、“金甲”、“錦裘”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邊塞軍隊的形象。詩中的“雕戈矇豹尾,紅旆插狼頭”不僅展示了軍隊的裝備,也象征著戰爭的殘酷和激烈。結尾的“日暮天山下,鳴笳漢使愁”則表達了漢朝使者在邊塞的孤獨和憂愁,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高適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