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二百十四》,應作於達夫在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時。從詩意看,作者與韋司士初交,是應酬之作。
高適和岑參一樣,爲邊塞大家,七古見長,七律只有九首。這首詩格律屬仄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八庚。平仄規範,對仗工穩。司士,縣衙署官,掌管工役,九品。首聯出句寫餞行酒宴,張燈,以寫夜,對句寫環境,寄託友情,雁歸聲以寫惜別。頷聯展開,寫新交而離別。出句寓意,只說是像鳥啼尋求伴侶那樣,可以把韋司士當作朋友進一步交往。對句表遺憾:沒有辦法呀,春天來了,韋司士要去高就,只能送行了。頸聯轉折,設想韋司士一路經過的地方。出發的地方在甘肅武威河西節度使治所,沿着河西走廊向東,經過荒涼的河曲,走到河南(白馬津在今河南滑縣東),看來是去東都洛陽。言外之意是韋司士境遇將有所改善。尾聯安慰:不要爲暫時離別而遺憾吧,韋司士走到哪裏都有朋友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韋司士:韋某,司士官職名。
- 得城字:可能是詩中的一個典故或者表達方式,意思是得到進城的機會或者離開此地前往城市。
- 高館:豪華的客捨。
- 張燈:點亮燈火。
- 酒複清:酒水清澈。
- 夜鍾:夜晚的寺廟鍾聲。
- 殘月:快要落下的月亮。
- 雁歸聲:大雁歸巢的聲音。
- 啼鳥:鳴叫的鳥兒。
- 堪:能夠。
- 求侶:尋找伴侶。
- 無那:無奈,無法。
- 春風:象征著溫煖和離別。
- 黃河曲:黃河彎曲的地方。
- 沙爲岸:沙灘作爲河岸。
- 白馬津:古代渡口名,在今河南滑縣附近。
- 柳曏城:柳樹簇擁著城市。
- 逢迎:迎接,此処指友人之間的熱情接待。
繙譯
在豪華的客捨裡,燈光明亮,酒也清澈。夜晚的寺廟鍾聲和將落的殘月伴隨著歸雁的叫聲。原本以爲衹有啼鳥能尋找到夥伴,卻沒想到這春風也帶著離別的愁緒。在黃河彎彎曲曲的地方,沙子築成岸邊,白馬津旁的柳樹環繞著城市。不要抱怨他在異鄕的暫時分離,因爲我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朋友熱情相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韋司士在夜晚告別的情景,通過高館、明燈、清酒等細節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人以自然景象如雁歸、春風作比,寓含離別之情。黃河和白馬津的地理描述,既顯空間的遼濶,又暗示旅途的遙遠。最後兩句安慰友人不必因離別而傷感,表達了對友人未來到処逢迎的祝福,展現了詩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對友情的理解。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