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早行

· 韋莊
上馬蕭蕭襟袖涼,路穿禾黍繞宮牆。 半山殘月露華冷,一岸野風蓮萼香。 煙外驛樓紅隱隱,渚邊雲樹暗蒼蒼。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蕭:形容風聲。
  • 襟袖:衣襟和袖子,這裏指衣服。
  • 禾黍:泛指莊稼。
  • 宮牆:宮殿的圍牆。
  • 殘月:快要落下的月亮。
  • 露華:露水。
  • 蓮萼:蓮花的萼片,這裏指蓮花。
  • 驛樓: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處所。
  • :水中的小塊陸地。
  • 雲樹:高大的樹木。
  • 兔走烏飛:比喻日月運行,時間流逝。兔指月亮,烏指太陽。

翻譯

騎馬上路,風聲蕭蕭,衣襟袖子都感到涼意,穿過莊稼地,繞過宮牆。半山腰上,殘月高掛,露水顯得格外冷清,岸邊野風中,蓮花的香氣撲鼻而來。遠處,驛站的樓房在煙霧中隱約泛紅,水邊雲霧繚繞的樹木顯得暗淡蒼茫。行人心中焦急如火,日月如梭,不覺時間已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清晨行人早行的景象,通過「蕭蕭襟袖涼」、「殘月露華冷」等詞句,傳達出清晨的涼意和孤寂感。詩中「一岸野風蓮萼香」則巧妙地以蓮花的香氣點綴,增添了一抹生機。後兩句「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表達了行人內心的焦急和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行人在秋日清晨的複雜情感。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