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道中作

· 韋莊
春橋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峯。 秦苑落花零露溼,灞陵新酒撥醅濃。 青龍夭矯盤雙闕,丹鳳䙰褷隔九重。 萬古行人離別地,不堪吟罷夕陽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灞陵: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因灞水西高原上有漢文帝灞陵而得名。
  • 溶溶:形容水流動的樣子。
  • (héng):梁上的橫木。
  • 晴山:晴朗天氣下的山。
  • 秦苑:秦代的皇家園林。
  • 灞陵新酒:指灞陵附近新釀的酒。
  • 撥醅(pēi):未濾過的再釀酒。
  • 青龍夭矯:形容建築物上的青龍裝飾彎曲有力。
  • 磐雙闕:環繞著兩座宮闕。
  • 丹鳳䙰褷(lí shī):形容鳳凰的羽毛紛披。
  • 九重:指天,也指皇宮,形容其深邃。
  • 夕陽鍾:傍晚時分的鍾聲。

繙譯

站在春橋南望,水波蕩漾,一片晴朗的山巒倒映在碧綠的山峰之中。秦代的園林中,落花沾滿了露水,灞陵附近新釀的酒,味道濃鬱。青龍裝飾在建築物上磐鏇,鳳凰的羽毛紛披,倣彿隔絕了九重天。這裡是自古以來行人離別的地方,夕陽下的鍾聲響起,讓人難以忍受這離別的哀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灞陵道中的春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地的感慨。詩中“春橋南望水溶溶”一句,以水波蕩漾的景象開篇,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氛圍。後文通過對秦苑落花、灞陵新酒的描寫,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離別的感傷。結尾的“夕陽鍾”更是以聲傳情,加深了詩的情感深度,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的離愁別緒。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