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 韋莊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拼音

所属合集

#喜遷鶯

譯文

街頭鼓聲雷動,皇城緩緩而開,赴朝庭應試科舉的士子回來了。鳳鳥銜着金榜從雲彩中出來,頓時金鼓之聲大作,讓人間平地響起了雷聲。 鶯已飛遷,龍已化成,一夜之間滿城車響馬喧。家家戶戶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樓閣上,爭着那登科中榜、一飛沖天的狀元郎。

注釋

喜遷鶯:詞牌名,又名《鶴沖天》、《萬年枝》、《春光好》等。 禁城:宮城。 人回:指應考舉人看榜歸來。 鳳銜:即鳳凰銜書,謂傳達皇帝詔令,公佈本科新登進士名冊。 鶯遷:古代常以嚶鳴出谷之鳥爲黃鶯,指登第,或爲升擢、遷居的頌詞。 龍化:如龍興起,發跡飛騰。 神仙:這裏指美女。唐代進士科放榜時,富貴人家即忙於從中擇婿。 鶴沖天:喻進士及第者從此一步登天。

《喜遷鶯·街鼓動》是晚唐詞人韋莊所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放榜日的熱鬧盛況,下片描寫詞人簪花遊街時的場景。這首詞想象豐富,氣氛熱烈,語調活躍,運用恰當的比喻、誇張的修辭以及襯托手法,來透露出詞人當時躊躇滿志、飄飄欲仙的激動心情。

賞析

這首詞寫應試科舉放榜時的熱鬧場面和詞人進士及第後的興奮與得意之情,一派昇平氣象。 上片以濃墨重彩着力表現科舉之日舉子等待放榜的熱鬧場景,“天上探人回”寫從朝廷應試而歸。“鳳銜金榜出雲來”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聲雷”較爲形象地刻畫出男子得知放榜時自己已經金榜題名時內心極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來的喜訊,讓他多年的艱辛有所收穫,恍惚之間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 下片描摹新科進士簪花遊街拜府之時被衆人爭睹的場景,“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三句極寫中舉之人的歡快情景。“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這裏寫家家戶戶的小姐們爭着看中舉的士子們,心懷愛慕之情。從而襯托了中舉士子年輕才俊的得意之情。“鶴沖天”這裏比喻登科中舉的人。晉陶潛所著《搜神後記》卷一有云:“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衝天。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結末兩句極盡張揚之勢,主人公名成之後,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而後來,《喜遷鶯》這一詞牌又稱《鶴沖天》。 作品畫面頻轉,熱鬧非凡,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一個神氣十足、洋洋自得、躊躇滿志的新科進士形象,以及紛繁喧囂的現世風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街鼓:古代城市中用於報時的鼓聲。
  • 禁城:皇宮的別稱,這裏指京城。
  • 鳳銜金榜:指皇帝的詔書,象徵着榮耀和權力。
  • 鶯已遷:比喻人們地位的提升。
  • 龍已化:比喻人們地位的提升。
  • 簇神仙:形容人們聚集在一起,如同神仙一般。
  • 鶴沖天:比喻人們飛黃騰達,地位顯赫。

翻譯

街上的鼓聲響起,京城的大門緩緩開啓,天上的使者探訪人間後歸來。鳳凰攜帶着金色的詔書從雲端降臨,如同平地一聲雷鳴,震撼人心。

黃鶯已經飛昇,龍已經化形,一夜之間,滿城都是慶祝的車馬。家家戶戶的樓上聚集着如同神仙般的人羣,爭相觀看那如鶴般沖天而起的人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京城中慶祝的盛況,通過「街鼓動」、「禁城開」等生動場景,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氛圍。詩中「鳳銜金榜出雲來」一句,以鳳凰和金榜象徵榮耀,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對於功名的渴望和慶祝。後文通過「鶯已遷」、「龍已化」等比喻,進一步描繪了人們地位的提升和城市的繁榮景象。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開闊,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嚮往。

韋莊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