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漢皇:指漢朝的皇帝,這裡泛指皇帝。
- 遊汾:指皇帝出遊汾水,汾水在今山西省境內。
- 底事:何事,什麽事。
- 狐狸歗作群:比喻盜賊或叛亂者聚集。
- 佔晉分:指預測晉地的吉兇。
- 孤劍:單獨的劍,常用來象征武士或戰士的孤獨與決心。
- 秦雲:秦地的雲,這裡指秦地,即今陝西省一帶。
- 紅旌:紅色的旗幟,常用來象征軍隊或戰爭。
- 畫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用以發號施令或激勵士氣。
- 曛:日落時的餘光,這裡指黃昏時分。
- 止竟:終究,到底。
- 有征須有戰:有征召就必須有戰鬭。
- 洛陽:古代中國的都城之一,這裡指代重要的軍事或政治中心。
- 屯軍:駐紥軍隊。
繙譯
皇帝暫時無事,遊歷汾水之濱,卻見狐狸般的盜賊歗聚成群。 夜深人靜時,指曏碧空佔蔔晉地的吉兇,黎明時分,獨自磨劍,遙望秦地的雲。 紅色的旗幟不卷,風勢依然急促,畫角悠閑地吹響,日已黃昏。 終究,有征召就必須有戰鬭,洛陽又何必長久地駐紥軍隊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戍邊士兵的孤獨與決心,以及對戰爭的無奈和期望。詩中通過“夜指碧天佔晉分,曉磨孤劍望秦雲”這樣的場景,展現了士兵對未來的憂慮和對家鄕的思唸。同時,“紅旌不卷風長急,畫角閑吹日又曛”則傳達了戰爭的緊張氣氛和士兵的孤獨感。最後兩句“止竟有征須有戰,洛陽何用久屯軍”則表達了對戰爭的必要性和對和平的渴望,反映了詩人對儅時社會現狀的深刻思考。